清妖 第61章 朱珪朱珪,朱归朱归?

小说:清妖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时间:2025-07-31 16:29:18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盐匪是官府对私盐贩子的藐称。

  谢鸿仪、杨彪二人有点类似唐末的黄巢,元末的张士诚,家族都以贩私盐为生,因而不仅胆大包天视官府为无物,更利用贩私盐积敛了大量财富。

  清朝实行的是食盐专卖制度,各地食盐经销渠道都被有盐引的盐商所垄断,私盐贩子的活跃无疑令盐商收入和地方官府的盐税收入锐减,因而盐匪一直是各地官府的重点打击对象。

  不过据之前凤阳方面上报材料显示,这谢、杨二人还有点“侠盗”意味,规定手下“只贩私,不抢劫”,甚至还时不时的接济地方贫民。

  而且由于他们贩的是价格极低的私盐,使得贫民从中受益很大,因而在皖北地区拥有不错的民众基础,这也是为何二人屡次被官兵清剿都毫发未损的原因。

  这个民意基础很了不得的,往往清剿的官兵还没出城,谢、杨二人就已经收到消息转移了。

  年初凤阳绿营组织进剿时找当地人带路,结果当地找的向导直接把清军带进了谢、杨二人预设的伏击圈,四百多清军只活着跑出一百多,其余都被歼灭。

  这场惨败令得凤阳当地的清军再也不敢出动,“闻盐生畏”,哪怕盐商出重金也没几个勇夫敢接。

  不过随着两江总督衙门对此事的重视,谢、杨二人的生存压力也变得很大。

  如果不是安徽的旱灾突然加重,导致官府根本没有精力再组织对谢、杨二人的围剿,恐怕二人这会在凤阳也呆不下去。

  据刘宝供称,谢、杨二人的老巢在凤阳东北濠城集一带的山中,去年底刘之协曾秘密前往此地招揽杨彪加入三阳教,且将十多年前其师傅刘松秘密打造的数百刀矛、弓弩起出交于杨彪壮大实力。

  这批军械在随后伏击凤阳绿营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白莲教能秘密拉拢谢、杨二人,赵安也可以拉拢。

  而且,他拉拢的决心比白莲教还要大。

  因为,这帮私盐贩子是真敢跟清军明刀明枪干的。

  今天敢伏击清军,明天就敢冲击紫禁城的存在。

  属于最原始的造反团队。

  民间的、纯野生。

  想要把安徽变成自家的自留地,赵安手里就必须有兵,通过各种手段扶持只听命于自己的兵。

  明面上,他能够掌控的军队是隶属于粮道衙门的“运军”,以及在长江以南徽州、安庆、池州等地的绿营驻军。

  淮南等地的绿营军远水救不了近火,且上面还有个巡抚节制,很难保证这些地方的绿营兵能听他这个兵备道驱使。

  而“运军”也是名存实亡,如果不是扬州丁九让徐霖带2000帮众进入安徽,赵安又给他们套了“运军”身份,“运军”根本就是纸面上的东西,用不了的。

  凤阳这边的绿营兵虽然被赵安以遏必隆刀和工资驱使,战斗力却真的一言难尽,如果说百姓是不着一缕的穷光蛋,那这帮凤阳营兵就是破破烂烂的叫花子。

  看来看去,除了自家漕帮子弟兵能用一用,绿营就是起个摇旗呐喊作用,团练这一块虽然也开始着手,但离真正控制团练还早的很,因此,赵安只能将目光放在那帮盐匪身上。

  再差,也不可能比绿营差。

  招安盐匪好处很大,不仅能让赵安间接垄断皖北地区的食盐销售渠道,也能给他这个代理藩台的功劳薄上添一笔亮眼政绩,同时也能削弱安徽白莲教的势力,使手头可用力量翻个倍,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皖北正值大灾,大灾破坏的不仅是农业生产、百姓生活秩序,同样也将包括食盐销售在内的原有商业组织形式给彻底破坏掉。

  只要谢、杨二人愿意投效,赵安利用藩台身份顺手给他们一个合法盐商收入,并帮助他们重建皖北地区的食盐销售渠道,而生产和运输这两个环节更有扬州班底可用,表面来看是重新恢复皖北的官盐渠道,实际这个官盐渠道已然打上“赵”字烙印。

  说白了,招安谢、杨二人对赵安有莫大好处。

  能成为私盐贩子头领的人必定是有头脑的,那谢鸿仪和杨彪只要不蠢肯定要来抱赵大人的大腿,而不是继续胆战心惊冒着被官兵围剿的风险偷偷摸摸贩私盐,甚至与白莲教合作做“造反”这门生意。

  不合作,旱灾迟早会结束,上了两江总督衙门黑名单的谢、杨二人,难不成真以为搭上白莲教就能保他们平安不成。

  百里云龙出发时,赵安又授其“盐漕本是一家”的理念,即百里云龙可透露其是漕帮人员,但绝对不能透露安徽现在的藩台大人是漕帮的分舵少君。

  百里云龙漕帮身份曝光并无危险,因为赵安兼任的督粮道本就是和漕帮打交道的衙门,管辖的运丁就是清廷给漕帮的半军事化编制。

  有漕帮人员在粮道大人手下做事再正常不过。

  为了“洗白”谢、杨这两个被两江总督衙门通缉的大盐枭,赵安给娄老师写了封信,让其劝说总督大人支持其对盐枭的招安,同时又给京师的老太爷发去急奏。

  急奏内容主要是关于近期对白莲教徒查办和深挖的成果,同时夸大了被亳州方面驱赶到宿州的“捻子”力量,断言大量白莲教徒的涌入会导致宿州爆发白莲起义,而他这个身处漩涡中的暂署藩台尽管全身心投入救灾防乱,可手中却无多少兵马可用,因此不得已向老太爷奏请“以匪制教”,通过招安收编皖北地区的“贼匪”应对有可能发生的白莲教起义。

  理由是不招安盐匪,则盐匪肯定会被白莲教吸纳,到时敌之力量多上一分,官府力量则少上一分。

  又言安徽境内的白莲骨干多是外地潜来人员,这些人于安徽本地经营时日不多,根基不稳,因此迫切需要和地方强人、匪徒、奸小结合方能形成力量与声势。

  “以匪制教”就是针对白莲教在安徽发展的一剂猛药,使其无法在安徽扎根,进而避免白莲教利用灾情煽动灾民造反。

  三阳教“交通员”刘宝供词亦附急奏一同发往京师,不过赵安隐去了三阳教已经与谢、杨等盐匪勾结一事,只将三阳教原是混元教,教主刘之协乃刘松大弟子,今年以来刘之协等人一直在亳州地区活动情况加以奏报。

  仍旧没有对大量灾民涌入宿州有什么抱怨,只请求朝廷能够再次协调周边省份给予安徽钱粮支持。

  急奏发出时,涌入宿州境内的灾民已经多达十数万,为了减轻州城压力,赵安派出大量人员在各地交通要冲设立赈灾点,然而因粮食不够使得这些赈灾点很难容纳大规模灾民,因而大量灾民还是向着宿州城涌来。

  宿州存粮已经到警戒线,以致赵安给江宁布政福昌、江苏巡抚福崧这两位省级大员的求救信中只有三个斗大的字——“急,急,急!”

  另一则比灾民还要急的消息传到了赵安这里,泗州境内出现大量蝗虫,“蝗灾”已经成形。

  十旱九蝗!

  由于安徽境内持续近一年的旱灾导致河湖水面缩小,给蝗虫产卵提供了大量场所,而干旱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速度、繁衍速度都呈倍数上涨,如今已是八月下旬,便在泗州首先酿成“秋蝗”大灾。

  泗州方面的报告说蝗虫铺天盖地,以致太阳都被遮挡,人在其中就如被群蜂包裹,仅凭人力根本难以灭蝗,本就不多的植被被蝗虫瞬间啃食一光。

  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旱灾、蝗灾、朱珪的算计、饥饿的灾民、蠢蠢欲动的白莲教.

  全赶在一块了。

  赵安精疲力竭,第一次产生无力感,甚至生出摞挑子不干的念头。

  然而,两千万灾民容不得他摞挑子。

  反清大业更容不得他有半点懈怠。

  独自于屋中呆了半个时辰后,赵安忽然笑了。

  一封封给各方人士的书信从宿州发出,信中只有一个请求——看在大清的份上,给兄弟我弄一些菜油来!

  为何要菜油?

  蝗虫有毒,不能水煮生吃,但若用油炸过之后则会变成富含高蛋白的“肉”。

  蝗虫多到可怕,可灾民同样也是黑压压的令人看着窒息。

  只要把蝗虫变成能吃的“肉”,百姓的力量将强大到老天爷都为之震惊的地步。

  京师,两则消息传到了军机处。

  嘉亲王之子、十岁的皇孙绵宁在随祖父承德打猎时竟然用箭射杀了一只鹿,结果皇帝大喜,当场命人赐绵宁黄马褂、花翎。

  这则消息不足以令军机处震动,因为在此之前皇孙之中还有一人获赐黄马褂、花翎,且获赐时比绵宁还小两岁。

  这位就是此次伴驾皇孙中的另一位——定郡王绵恩。

  就在绵宁因射鹿获赐黄马褂、花翎时,皇帝对身边的绵恩说了一句话:“朕孙辈中尚无亲王,你多用心,明年朕晋你为亲王。”

  消息传到京师,再次引发朝野对储君之位的大议论。

  军机处也不例外,不过议论这事的不是留守在京当值的军机大臣,而是满汉章京们。

  “皇子今见存四人、八爷、十一爷、十七爷俱无令名,唯十五爷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皇孙中皇子永璜之子定郡王绵恩,才勇过人,自八岁已能骑射命中,派管旗营,掌禁中兵权,可谓皇孙中最承恩宠者,今皇上又当众褒奖定郡王,许明年晋封亲王,依我看来,未来那位,恐怕叔侄相争。”

  说这话的是满章京萨荣安,其不是对旁人说的这话,而是对有姻亲关系的索凌阿说的。

  这要换成别人,萨荣安也不敢这般说。

  萨荣安的个人倾向是侄子可能会胜出,因为定郡王绵恩不仅相貌堂堂,生了一对如猿猴般的长臂,且精通满洲骑射,举止又极有长者之色,比之其几位叔叔要出色许多。

  如今又掌禁中兵权,怎么看都像是皇帝在刻意栽培锻炼于他,只为将来好接班。

  索凌阿却不赞成萨荣安的看法,摇头说道当年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而非传子,结果引发朱棣靖难骨肉相残。今定郡王虽深得皇上之心,可诸位皇子并无过错,且皇上又晋十一阿哥、十五阿哥为亲王,可见在皇上心中储君只会在这两人之中产生,怎么可能立皇孙呢。

  又说成亲王比之嘉亲王更有机会胜出,毕竟和珅与成亲王关系极好,而且福家那两位的权势摆在那,有这三人力挺,成亲王继位可谓板上钉钉。

  各有各的看法,也各有各的道理。

  说到最后,萨荣安不禁笑道:“反正三年后皇上就要禅位,不如等明年我来组个局,让大伙来下注,买一赔一好了。”

  “若你做庄的话,最好再加上八爷、十七爷,赔率定的高些,看看到时能不能冒个大冷门出来,弄不好就能一夜暴富.”

  索凌阿正说笑时,通政使司那边有折子过来了,随手接过瞄了眼,不禁哼了一声:“那位狗腿子又上书了。”

  萨荣安不解:“哪个狗腿子?”

  索凌阿“嘿嘿”一声:“还能有谁,被魁伦打的那位呗。”

  “噢,他啊。”

  萨荣安笑了起来,“你送我送?”

  索凌阿将折子递给萨荣安:“你去送吧,我把这堆折子理一下送国史馆去。”

  “好。”

  萨荣安接过折子轻步前往军机大臣值房。

  已经八月下旬,天气不再像七月那般酷热,不过可能这几天秋老虎缘故,虽说太阳不怎么晒人,可屋内却是闷的慌。

  萨荣安进屋时就见当值的军机大臣福长安同董诰正低头看一幅字画,画是左都御史吴省兰作的。

  吴省兰是和珅早年在咸安宫学就读的老师,结果和珅发迹后吴省兰与其兄省钦反拜和珅为师,虽在朝中位列重臣之班,却在士林遭人嘲笑。

  对此,吴省兰倒不觉什么,常言和珅有大才,自己反拜为师并无不妥。又知福长安与和珅关系极好,便绘了一幅画赠于福长安。

  福长安哪懂什么画,便和董诰在这“研究”。

  董诰虽心中厌恶和珅、福长安,但同在军机处为官,面上不好表现太多,在那假模假样的应付福长安,哄得福长安十分开心,打定主意将吴省兰这画放到自家开的书画店中卖,有谁想走自己门路要官做的就去店里把这画买去。

  瞥见萨荣安入内,董诰便抬头询问何事。

  萨荣安赶紧将暂署安徽布政使赵有禄的折子递上,董诰见不是密奏只是专折,便拆开来看,看完一惊忙将折子又递给福长安。

  “出什么事了?”

  见董诰脸色有变,福长安好奇打开来看,看完勃然大怒:“白莲妖人弄什么牛八做怪,还牛八合为朱!大清入主中国已经百余年,这帮妖人怎么还盼着朱归的!”

  骂完一愣,喃喃自语:“朱归,朱珪?”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久久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妖,清妖最新章节,清妖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久久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