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回忆录 第370章 我是怕你知道么

小说:天可汗回忆录 作者:七星肥熊 更新时间:2025-07-27 22:23:58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自洛阳以西,通往关中的要地,新安、宜阳等城都不在尔朱氏的控制之中。

  尔朱荣死后,尔朱世隆也没有这个心气,与李爽争夺这些城池。

  毕竟,陕城都不在尔朱氏的掌控之中,他争夺这些城池也没有意义。

  不过,尔朱世隆并非没有防备,而是在新安以东筑慈涧城,宜阳以东筑九曲城,作为洛阳门户,应对可能有的袭击。

  慈涧城,城如其名,临山面涧,建于险要之处,设东、南、西三门,城虽小,却足以坚守。

  夜色迷蒙,慈涧城中,军士手持火把巡逻,时刻在防备着。

  慈涧城副将站在城头上,脸上有些担忧,等待着前往侦查敌情的守将的归来。

  如今驻扎在此城的将士都是北人,如此重地,尔朱世隆也不放心让洛阳的禁军来守卫。

  北人的军事素质相当高,尤其是跟随尔朱荣的北人,都是选拔的军事精锐。

  所谓军事精锐,和洛阳城中军纪败坏的禁军不同,临敌制险,都是将校亲自带人上的。

  一日前,慈涧城的守将便发现不对,亲自带着士兵进山巡查。

  李爽聚大兵于长安,不日将兵发洛阳。

  说不得战事就将临,这些效忠洛阳的士兵,家人都在洛阳,他们不敢有一日松懈。如此反常的状况,不禁让城中的守军疑虑。

  一声浑厚的军号声,响亮了夜晚的慈涧城上空,引得城中将士一警。

  慈涧城中准备了充足的鱼油、柴炭等引火之物,哪怕是夜晚,也将城池周围照得透亮,为的就是防止敌军偷袭。

  慈涧城的副将看着归来的十数骑,本来心中欣喜,可很快,他就发觉了不对。

  这十数骑之后,还跟着数名骑兵,尤其以为首之人,座下的战马异常威猛,光是体型,就比他人的战马要大上一圈。

  这为首之人,仗着马力,持长槊而前,将他们这边的人一一挑落马下。

  城中将士本欲开城门,却听得马蹄声隆隆,眺望远方,黑沉的夜色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兵马将至。

  见城中迟迟不开城门,这归来的十数骑也明白了。一时间,他们并没有抱怨城中的兄弟见死不救,反而反身杀了回去,与那三骑混战。

  可结果却大大超过城中将士的预料,这十数骑占着人数优势,又是决死一击,可与这三骑混战,却毫无还手之力。

  甚至可以说,乃是单方面的屠戮。

  城中的将士眼看这十数骑被杀,看得目眦欲裂,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便在这场战斗打完,那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上千骑兵从黑暗之中缓步进入光明,那为首之人持槊而立,于黑夜之中,嘶吼一声,声若雷霆。

  “我乃秦王麾下大将高昂,速速早降,可饶尔等性命!”

  高昂说完,慈涧城的守将被绑缚着推了上来。

  他本是来劝降的,临到城前,却是拼尽全力,大吼了一声。

  “兄弟们,守好城池,莫让这些汉蛮看了笑话。”

  高昂冷笑了一声,长槊削平了他的脑袋。

  鲜血喷洒,这名北人将领狰狞的面容永远停格在失去生命的那一刻。

  ……

  洛阳。

  高昂率步骑八千,兵出新安,进围慈涧城。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洛阳城,掀起了巨大波澜。

  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了。

  尔朱世隆心中有些紧张,可面对众人之时,还是表现出了一番沉着冷静的气度。

  “何人去援助慈涧城?”

  一座城池的坚固,不只是由城防决定的。太多坚固的城池,从来都不是被外部攻克的。

  慈涧城是洛阳的西大门,若是失去了,对于关中军而言,可谓一马平川。

  不得不救!

  人群之中,尔朱兆本来想要出头,却被身旁的尔朱彦伯拉住了。

  尔朱世隆的目光看向了一众从属尔朱氏的异姓大将身上,最终定格在了斛斯椿的身上。

  “城阳郡公,你以为如何?”

  尔朱氏一众子弟都封王了,这些外姓大将也跟着封公了。

  斛斯椿不想要去,可面对着一众尔朱氏中人的目光,还是拱手道:

  “大王但有所命,斛斯椿无所不辞!”

  “如此,我给你三万大军,速去增援!”

  “末将领命!”

  众人退去之后,尔朱兆上前,不解的问道:

  “三万精兵,尽付斛斯椿之手,万一无法击败高昂,岂不是徒伤士气?”

  尔朱兆本以为尔朱世隆会让他去,可没有想到尔朱世隆却是一笑。

  “这些人外表恭顺,可心里怎么想的,又有谁知道呢,不让他们手中染染血,如何能够放心!”

  论率部当先,冲锋陷阵,尔朱兆要比尔朱世隆强太多,可要论玩心眼,尔朱兆就差了许多。

  “高昂所部不过八千,便是占下了慈涧城,又能如何?我所忧虑的乃是尔朱仲远那边。”

  尔朱氏失去了晋阳,河北一众势力又造反了,战线被推到了黄河沿岸。

  尔朱世隆让尔朱仲远北上,进攻邺城,便是想要先下手为强。

  既是为了恫吓河北一众势力,让他们不要插手,也是为了保住河内,护住洛阳的北方。

  “晋阳那边战兵不到一万,此时还没有南下的迹象,河东那边的精兵,多被抽调到了弘农,我已令各将把守住黄河沿岸的渡口,只要战事僵持在新安一线,我等就稳操胜券了。”

  尔朱氏手握十八万可战之兵,不过却是防守方。

  尔朱世隆心里的盘算,能够将李爽的大军耗死在漫长的补给线上,就算赢了。

  这是取胜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关中穷困,一旦军粮耗尽,恐怕数年之内,再难以兴兵,到时候,尔朱氏反而可以掌控战略主动,重新夺回太原、河北。

  如此,对于尔朱氏来说,这盘棋就活了。

  便在此时,忽有一声急报至。

  “大王,大河浮桥被烧了!”

  尔朱世隆面色大变,黄河浮桥被烧了,洛阳通往对岸的难度大增。

  更重要的是,浮桥是怎么被烧的?

  “哪里的兵马?”

  “侯景带着一支水军,从上游杀了过来,占据了北中城之南的沙洲,烧了浮桥,如今,正在南岸起寨!“

  尔朱世隆面色大变,对着尔朱兆道:

  “吐末,速带兵马,决不能让侯景这厮在南岸站稳了。”

  ——

  枋头。

  这座黄河北岸重要的渡津最早是曹操设立的。

  袁绍死后,曹操为了进攻邺城,特意在淇水与白沟交汇的水口,将一排排大木头筑成堰,将淇水引进了水量并不充足的白沟,从而保证了漕运畅通。

  此后的人,便将此处称为枋头!

  数百年来,随着邺城的地位上升,这座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的地位也急速上升。

  当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第三次北伐时,便是在枋头遭到了前燕名将慕容垂的阻击,最后因为粮草供应不足不得不南撤,损兵折将。

  如今,高欢带着所部兵马,在枋头抵御尔朱仲远的进逼。

  高欢集合了所部的兵马,也不过两万出头。便是尔朱仲远这一支偏军,数量也远超过他的兵马。

  不过尔朱仲远在进攻时,却没有占到便宜,战事反而僵持住了。

  “如何了?”

  高欢发现尔朱仲远的大军的士气不同往日,军心散漫。

  这不是缓缓形成的,而是忽然之间便变成了这样。

  敏锐的高欢察觉到了异常,随派人前去侦查。

  尉景走了回来,拱手道:

  “贺六浑,尔朱仲远的军中传来的军情,尔朱仲远的粮道被扰了。”

  “为何如此?”

  “听说是侯景率军从陕城沿着大河而下,占据了北中城南的沙洲,烧了浮桥,还在南岸起了营寨。”

  高欢听闻之后,皱着眉头。

  “尔朱世隆就没有派遣大军去夺么?”

  尉景点了点头,道:

  “尔朱兆去了,不过侯景这小子立寨的地方特别刁钻,三面临水,早已经挖好了陷马沟,尔朱兆带兵冲了几次,都没有拿下。”

  高欢听了,更加奇怪。

  “尔朱氏人多势众,没有从其他地方进攻么?”

  “去了,尔朱氏纠集了人马,想要夺回沙洲,断了侯景的后路,可他们的小船哪够看的,被侯景带的水军教训了一顿,全军覆没。此后,尔朱氏的人马再也不敢在水上找麻烦了。”

  高欢在屋中踱步,尉景在后跟着,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下来了。

  “贺六浑你可不知道,侯景这小子站稳了之后,带着快船抄掠大河沿岸尔朱氏的渡口,要多嘚瑟就有多嘚瑟,还和贺拔胜打了一场。”

  高欢听完,笑了一声。

  “这小子什么时候这么玩命了!”

  高欢笑完,面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此乃破敌之良机!若能击败尔朱仲远,我军可趁机占据虎牢。”

  尉景听完,略带疑惑,问道:

  “去虎牢做什么?”

  “姐夫,你还没看出来么,大野爽是想要封死洛阳尔朱氏的大军。尔朱氏败了,我等要想更进一步,就必须要立下大功。”

  尉景听完,点了点头,道:

  “可我们不过两万人,还有留兵马守邺城,要占据虎牢,恐怕兵力不够。”

  高欢一笑,道:

  “没错,光凭我们的兵马不够,可有了荥阳郑氏的帮助就不一样了。”

  荥阳郑氏?

  尉景有些奇怪,高欢什么时候和关东四姓之一的荥阳郑氏搭上了关系?

  忽然,尉景灵光一闪,脱口而出。

  “那个什么大车是吧!”

  高欢面色一变,赶紧捂住了尉景的嘴。

  “你tm小声一点。”

  尉景点了点头,高欢这才松手。

  “我知道,此乃绝密军情,你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什么绝密军情,我是怕你这大嘴巴说出去,让我姐知道了。”

  尉景挥了挥手,脸上露出了笑容。

  “娄斤你还不放心,她嘴可严了!”

  “……”

  是,也就比你好一点。

  但凡知道了什么花边新闻,就等于整个邺城都知道了。

  高欢收拾了好心情,吩咐道:

  “总之,这件事情不能透露出去。违者,军法处置!”

  见高欢说到了军法两字,尉景面色也严肃了起来。

  “诺!”

  ……

  长安。

  城门口,上千年轻的军士牵着马儿,在与家人道别。

  苏绰在门口等待着。

  作为如今长安实际上的二把手,自从李爽要东征洛阳之后,每日里就有忙不完的军情政务处置。

  他之所以来,不只是因为这支骑兵押送着大量的辎重运往前线,更是因为带领这支骑兵的将领特殊。

  长孙稚!

  这位长孙家的话事人,从北魏孝文帝时就活跃在战场之上的元老级人物,自来到长安之后,便一直沉寂。

  很多时候,都让人忘了他的存在。

  可在李爽下达东征洛阳的命令之后,长孙稚却再也坐不住了。

  犹如一个沉寂多年的赌徒,碰到了一把惊天的赌局,押上了所有的筹码。

  军令响动,本来在与家人告别的年轻军士们骑上了马,列好了阵列。

  因为就在关中,这些骑兵大多没带武器、甲胄,可长孙稚一令而下,他们很快就集结好了,透露着不俗的军事素养。

  长孙稚年老,可精神旺盛,穿着皮甲骑在马上,依旧威风赫赫。

  “苏尚书!”

  面对长孙稚,苏绰很有礼貌,道了一声。

  “长孙公!”

  长孙稚笑了,看着苏绰身边的一众人,问道:

  “长安中人皆言我年老,不善征战,如今如何?”

  “长孙公自有不让廉颇之勇!”

  苏绰的赞誉让长孙稚很是开怀。人人都知道,苏绰是李爽的心腹。

  李爽率军在外时,苏绰则坐镇长安城中,进行后勤调度。

  长孙稚笑完,拱手告别,策马走到了骑兵阵列之前。

  “儿郎们,我等要与大王会和。此战,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若有胆怯畏战者,如今就可以站出来。若是上了战场再胆怯,到时可就是军法处置了!”

  上千骑兵没有一个人说不字,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阵低吼声。

  犹如初生之虎,锐气不可当!

  长孙稚看着,大笑了一声。

  “出发!”

  旌旗蔽日,骑兵争先。

  苏绰看着这幅场景,心中不禁一阵唏嘘。

  关中父老争相望,千乘万骑逐北邙!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久久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可汗回忆录,天可汗回忆录最新章节,天可汗回忆录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久久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