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55章 别闹,发工资了

小说:清妖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时间:2025-07-24 20:48:34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请福昌帮忙在咸丰行给江宁藩库开设一个公款账号,无疑是赵安打造两江财团势力的一个手段。

  因为金融不仅能帮助赵安化安徽的粮债,更能成为其鲸吞安徽乃至两江三省的法宝。

  历史上胡雪岩仅以浙江一省藩库存银便能打造出浙系财团,个人成为红顶商人同时也能全力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足见金融业不仅对民间有巨大影响,对政坛和军界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力。

  甭管救灾还是打仗,造反亦或起义乃至改朝换代都需要庞大资金的支持。

  大白话,没钱玩个鸟。

  赵安以安徽藩库加江宁藩库的“公款”注入咸丰行,就是要让咸丰行成为两江地面最大的“商业银行”,有安徽布政使司、江宁布政使司这两个招牌衙门替咸丰行背书,咸丰行的公信力必定是杠杠的。

  有了公信力,自然不愁“储户”。

  如果有机会说服江苏巡抚福崧劝说江苏布政使司将公款也“注资”进咸丰行,那两江三省(四布)就只剩下江西没有入股。

  遗憾是有,但有了“三布”公款支持的咸丰行理论上已经能排进大清商业银行前五。

  第一肯定是老太爷家的,第二是和珅家还是福长安家,赵安不确定,总之咸丰行排个前五绝对没问题。

  之前赵安规定粮商只能从安徽藩库拿条子到咸丰行领银子,如果将这一手段通过官府和官员影响力扩展到商业各个领域,甚至是百姓的衣食住行,那咸丰行就能一跃成为大清第一号商业银行。

  毕竟,江苏两个布政使司可是清朝最富有的地区,民间游资力量十分强大,商业贸易较其它地区也很是发达。

  如何用行政手段壮大地方银行,赵安比谁都会。

  官府的公款、官员的私人存款、商人的经营资金、百姓的小额存款,甚至八旗中央军、绿营伪军的军饷、官府工作人员的工资

  大伙的钱都在赵大人的银行,大伙的工资也全靠咸丰行发放,那大伙就得明白一个道理——谁出事都行,就是赵大人不能出事!

  实实在在的利益捆绑,比任何道理号召都要现实。

  不是什么阴谋手段,钻清廷金融什么空子,就是按清廷现行的金融制度办事。

  合法合规,谁能说个子丑寅卯来。

  钱嘛,存哪不是存。

  老太爷对金融有一定认知,但老太爷的认知停留在高利贷上,关注的是利息多与少,与赵安对金融的理解和运用差的不是一分半毫,而是整整几百年的认知差距。

  这个短板除非老太爷向天再借三百年,不然到死也弥补不了。

  凤阳知府李源的尸体还未凉透,赵安就出现在其位于府衙的书房中,其家人与仆从皆被控制起来,庆遥领着几个鹰狗处的侍卫正在审讯包括李源师爷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

  只诛知府,不问他人。

  只要凤阳府其他官员老老实实办事,赵安无意借李源一事牵连他们,毕竟还得指着这些官吏去救灾。

  真把官吏全抓了,全杀了,这救灾也就无从谈起。

  再腐朽的官僚体系,总比没有的好。

  确认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赵大人不会找他们麻烦后,凤阳府的官员表现出来的高超效率和办事积极性,一点不比定远县那边差。

  整个凤阳府的救灾体系正在快速转动,一些官吏更是主动下乡,纵是有“躲一躲”的意图,但对推进救灾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得知藩台大人正在查抄知府大人,不少府衙的书办小吏纷纷前来检举,使得赵安不必费什么心思就得到了李源不少黑材料。

  光这些黑材料稍加整理,就能坐实李源罪有应得,其中就有李源办的两桩颠倒黑白的刑事案件,另外还有克扣救灾款,将库粮私下倒卖的大罪。

  不过赵安现在重心不在收罗李源的黑材料,而在于想知道李源有多少来路不明的资产。

  就是赃款。

  嘉庆杀和珅除了和珅这个权臣威胁到了皇权,更重要的是和珅太肥了,肥到嘉庆必须弄他,否则大清的财政危机就没法解决,尤其老太爷死的那一年白莲教起义已经达到高峰,不仅迫使清廷调动全国大半军队前往镇压,也让清廷的财政彻底为之破产。

  所以,反贪,不是把贪官一杀了之,而是要把贪官的赃款全部起出来。

  光杀贪官,却起不出赃款,这贪还不如不反。

  查抄,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财政增收办法。

  知府这个级别的贪官赃款,绝对顶得上几十万普通人骑电瓶车不戴头盔的罚款。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不是《儒林外史》一句戏言。

  凤阳是贫困地区,但李源这个知府每年的养廉银有三千多两,加上其俸禄,三年下来合法收入在一万两左右。

  超出这个数目,李源就有问题。

  鹰狗处那帮侍卫在京里负责养狗喂鹰,名义上是有品级的侍卫,实际就是帮打杂的闲散人员,压根没几个人看得起。

  可一旦这帮人出了京,那就很吓人了,因为人手一件黄马褂。

  赵安看中的就是这帮侍卫够唬人,所以将逼问赃款一事交给庆遥去办,只要庆遥他们能把李源的赃款起出来,用什么手段他不管。

  李源最宠信的小妾马氏最先熬不住鹰狗处这帮人的残忍,交待丈夫在安庆钱庄有存款四万多两,此外在安庆、徽州均购置过“豪宅”。

  李源的钱粮师爷则招供他曾多次奉李源之命,将七万两银子通过各种途径汇到了其泰州老家。

  光这两笔确凿赃款就将近十二万两,继续深挖有可能更多。

  没什么说的,赵安立时动用藩台大印写了条子,命人持李源私人印信到安庆钱庄提取赃款,并查封李源在安庆、徽州等地的豪宅。

  交待取款之人若钱庄不愿配合,则马上拿他条子到藩台衙门调兵把钱庄给抄了。

  钱庄主事真要铁了心不配合,赵安不介意在金融界也拿几颗人头立立威。

  又以安徽布政使身份行文江宁布政使司,要求江宁方面能够派员协同安徽方面共同查抄李源的泰州老家。

  江宁布政福昌现在一心紧跟赵阿哥,打个招呼就可,何以还要这么官方的发个文件去呢。

  因为跨省查抄只能由刑部发文主导,地方是无权这么做的。

  赵安不想福昌惹上麻烦,就得给福昌发一份正式文件,他这边再上奏老太爷强调对贪官污吏的查抄有助于缓减安徽灾情。

  潜台词就是朝廷如果实在无法给安徽提供足够救灾粮款,那他这个暂署藩台只得动用特殊手段从特殊途径获取。

  一个知府能查抄十几万两出来,把安徽官员抄个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估计都能抄出安徽一省的赋税总入出来。

  按老太爷的尿性,只要不是让他拿钱出来肯定批准。

  如此,就能规避程序上的违规问题。

  为了救灾,一切特事特办。

  李源书房里倒没发现什么大额银票和价值连城的古董什么的,只有两箱宋代的藏书。

  赵安随手翻了几本便没了兴趣,推开窗户却见不远处的墙角系着一头黄牛。

  好奇之余问房中某个配合工作的小吏:“衙门里怎么有牛的?”

  那小吏朝窗外看了眼,陪着小心道:“回大人话,这牛是知府大人用来养身子的。”

  养身子?

  细问之下方知这凤阳知府特别好吃牛肉,所以衙门后厨常年备有活牛,现杀现烹,即使灾情如此严重,也不能误了知府大人这一喜好。

  “倒是有胃口,却不知孟婆的汤有没有牛肉汤好喝。”

  赵安轻哼一声,命人将这牛牵出去卖给城中富户换些粮食,继而便要去衙门的户房了解府库存粮情况,外间凤阳同知安德顺却一脸慌张的奔了进来,说是城中驻扎的凤阳营兵哗乱了。

  营是绿营的一级指挥体系,一营兵约200到500人,主官为正三品参将,其下设汛,每汛兵30到50人左右,由正六品千总或正七品把总指挥。

  营以上是协,一般由总兵或副将直接指挥,通常在千人左右。

  再上面的标则是归督抚、提督直接指挥的亲兵,两千人左右。

  从管辖兵力和品级来看,绿营官职通货膨胀的厉害。

  如果说总兵是少将,那一个少将才直接指挥一千人,干的就是中校团长的活。

  正七品把总和县令平级,却只能管三四十人,也就是一个连长的干活。

  职权严重不匹配。

  而寿春镇只是对驻防在安徽北部绿营的统称,总兵力六千余,凤阳地区的绿营兵则有三千人,但驻扎在凤阳府城只有三百多人的凤阳营,其他营兵都以汛的形式驻防在各处交道要隘和关口。

  这也是绿营在全国的分布形式,相当分散,搁赵安前世理念就是这个县驻一个排,那个县驻一个排。

  市里驻一个连或一个营,绝不会驻一个团。

  如此兵力分布,真若出事不仅很难在第一时间调动优势兵力加以镇压,还容易被各个击破。

  赵安的理解是兵力分散驻防跟绿营职权严重不匹配一样都是清廷故意而为,因为清廷的统治是以“防汉”为基础,“防汉”也是终极目的。

  绿营虽然是清朝的正规军,问题是士兵也是汉人,所以绿营兵如果过于集中在一处,一旦军官生出反意,那造成的后果远比分散驻扎严重的多。

  事实上颇有成效,如丁木三身为总兵能够直接调动的就是三百多人的凤阳营,这就导致丁木三即便有造反之心,也因手头缺少足够兵员难以成事。

  那凤阳营为何哗乱?

  准确说尚称不上哗乱,因为凤阳营目前仍在营中鼓噪,压根没冲出军营做那真正哗变的事。

  所以,赵安认为凤阳营是借鼓噪为名对自己这个手持遏必隆刀的藩台大人施压,根本就不敢造反。

  既然如此,有什么好怕的?

  不过三百多人,当下朝那凤阳同知一摆手:“慌什么,天塌不下来,带路,本官去会会这帮兵。”

  一听赵大人要去凤阳营,安德顺赶紧以危险为由加以劝说,一环套一环,知府大人刚被这小子砍了,这小子要再被营兵给砍了,那他这个同知的脑袋肯定要被朝廷拿去。

  赵安却是不理会胆小怕事的凤阳同知,带着一众御前侍卫连同随员浩荡前往出事的凤阳营。

  安德顺无奈只得跟着,为防万一调了一百多衙门三班人员跟着,真要打起来的话,怎么也能扛一扛。

  到得凤阳营外,就见里面人影攒动,叫骂声不绝于耳,群情激愤。

  隐约看见有个人站在高处不时挥臂,不是捶胸,跟演讲似的。

  不用问,肯定是煽动者了。

  也必定是丁木三的亲信。

  再见营门处连个把守的士兵都没有,全跑去听“演讲”了,赵安有些好笑,摇了摇头后带人直接进了军营。

  不等营中军官士兵反应过来,就上前对正在给士兵们“演讲”做动员工作的游击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我们,”

  那游击刚要开口,却被赵安前面的几个黄马褂吓了一跳,犹豫了下竟是没说话。

  其余人也被突然出现的赵安一行“压住”,再见赵安身上的三品官服,顿时便知此人就是杀害他们总兵大人的“元凶”赵有禄。

  可刚才还吵吵凶的众营兵这会却没一人跳出来大骂元凶,反而下意识看向做了半天动员工作的游击大人。

  赵安可不会给这游击思维活跃时间,直接把脸一沉:“本官安徽暂署布政使赵有禄,你叫什么名字?为何营中如此喧哗,尔等拿刀的拿刀,拿铳的拿铳,意欲何为?”

  “我,我,我叫周库,”

  这游击被赵安的架势弄的有些懵,刚要开口说话却被赵安抬手粗暴打断,厉声问道:“周库,你与白莲教什么关系?”

  “白莲教?”

  周库一愣,赶紧摇头:“我与白莲教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关系,为何要造反?”

  赵安径直越过这脸色难看的游击,看了眼兵不像兵、民不像民的凤阳营兵们,不耐烦摆了摆手:“都散了,下午发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久久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妖,清妖最新章节,清妖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久久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