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二十一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积极二次调整,以及国家政策扶持,沿海地区资金带入,东北地区部分改革顺利,调头成功,优先发展优质工业,沿海贸易,大城建基础建设战略成功,具体可看北辽省的北沈市和大旅市。

  但东北地区发展日益不均衡,内部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即越往北越难以调整,难以改革,旨在国家大粮仓战略越发重要为基底下,东北内陆地区无法分担人口红利和资金提供足够的工业生产力,现代化经济改革成效慢,干部思想意识传统,营商环境保守落后,资金到位不足等客观情况。

  杨东已经看入迷了,这个刘喜的这一篇有关经济发展的文稿,或许有个别地方是主观想法,可是客观情况更多,而且分析的很到位也很明白。

  但最终还是要看解决办法,不然写的再多也只是一篇‘研究历史的稿子’

  可就算如此,杨东也舍不得快速阅读,生怕错过刘喜的分析。

  分析,也是干货啊。

  一点点,看下去。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

  刘喜这篇稿子,写了足足三十七页,八千多字。

  不愧是市政府的笔杆子啊,真牛。

  最后,刘喜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他说:东北地区基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可以借鉴前二十年沿海地区发展经验,即优先发展地区带动后续发展地区。

  魔都优先发展,逐渐带动长三角地区发展,长三角地区发展逐渐辐射到华北地区,与京津发展经济带共同合力下,推动华北发展。

  以点带面,以城带周边乡镇。

  东北地区要优先发展出两个工业化重镇,带动周边发展。

  东北地区要优先发展出至少一个高科技产业重镇,带动东北科技发展。

  东北地区要优先发展出一个国家级港口城市,国家级外贸中心,使东北生产的产品可以出港出口,赚取外汇,换取战略地位,国家政策倾斜,反哺内陆地区发展不均匀情况。

  杨东直接站起身来,脸色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

  自己就算没有二世为人的记忆,也能看出来这篇文章的不俗之处。

  最关键的就是刘喜对东北地区发展趋势竟然如此的透彻,甚至完全符合2018年以后东北地区的发展趋势。

  2018年以后国家对东北发展是有计划的,并不是网上说的后娘养的。

  国家级港口和外贸中心,东北有了。

  工业化重镇,东北地区也有了,而且不止两个。

  科技化重镇,东北地区也开始发展,而且效果显著。

  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东北地区的三产结构调整以及阶段性改革,取得成效了。

  由此,杨东可以预言,2018年开始到2028年甚至2035年前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很大的突破,或许依旧比不上沿海地区经济带,但在内陆十几个省份里面,会逐渐拔头。

  杨东当然看不到2024年以后的情况,因为他从后世重生了啊。

  但是回到现在,回到此时此刻,尤其做了党员干部以后,杨东越发的肯定这一幕会发生。

  这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因为这就是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沿海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国际外部局势逐渐恶劣,那么大量的资金会注入哪里?自然是经纪结构欠发达的内陆地区。

  东北地区自然是其中之一,且有天然优势,有港口有地理位置优势,而且老工业基地也会焕发新的篇章,这里还是文化娱乐发达的地区,未来旅游也是个新增点。

  对比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北地区有后发优势。

  就像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与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一样。

  他们欧美发达,是因为早工业化,早城镇化,但去工业化之后,发达逐渐变为落后,因为没有永远的发达,只有相对的发达。

  而我们国家后发优势起来之后,无论是城建,基础建设,经济架构,工业化制造业,都是新的,都是崭新的,远超于曾经发达国家的新形态。

  “主任?”

  陈洪文看到杨东竟然兴奋的站了起来,吓了一跳之后就开始期待,主任看的是谁的稿子?

  如果是自己的话,那么自己写的肯定很好,不然也不会让杨东如此兴奋。

  杨东看了眼陈洪文,没有理会,而是低头拿起陈洪文的稿子,看了下去。

  已经达到高潮之后,就是贤者时刻。

  尤其是没有超过刚才高潮的快感,更无法唤起杨东的兴奋点。

  陈洪文的稿子,也很好,分析的也算是不错了。

  但也仅此而已,至少没有让杨东有亮点的地方。

  可即便如此,陈洪文也还是杨东比较满意的干部。

  为什么?因为陈洪文是个干事的人,是个能完成任务的人,他的脑子更灵活,能想办法。

  “刘喜作为老党员,在市政府工作十二年,目前还是科员,这不符合组织用人规则,年末内,我会解决你副科级职务,甚至直接提拔你做正科干部,也符合规矩。”

  “至于陈洪文,你现在是副科,再调整就是正科。”

  杨东抬起头来,脸色恢复如常的开口。

  两个人对视一眼,眼中有喜色但更多还是疑虑。

  他们摸不准杨东的意思是什么了。

  肯定是想调整他们的职务和级别,但之后呢?

  “你们两个,对自己有没有一个规划?就是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杨东开口,出声问道。

  这是对两个人的考验,也是对两个人的进一步摸底。

  一直喜欢先发言的陈洪文,这一刻却过于沉默,不说话了。

  倒是刘喜想了之后,回答道:“主任,我不挑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对自己的历练。”

  杨东满意的点了点头,踏实的人就应该这样。

  但踏实的人,遇不到伯乐,一辈子也就止步于此了。

  “主任,我觉得我适合做交流方面的工作,这是我的优势。”

  陈洪文也抬起头开口回答,他没有避讳自己优势这一点,大胆的回答。

  杨东笑着点了点头,对于陈洪文的回答也比较满意。

  两个人类型不同,性格特点不同。

  一个踏实肯干,一个机敏钻研。

  “刘喜,想不想去市政府研究室,历练一段时间?”

  杨东开口,率先问刘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久久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局停职?我转投市纪委调查组,开局停职?我转投市纪委调查组最新章节,开局停职?我转投市纪委调查组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久久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