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任何希望的国家!
这并不是某一个人对日本的评价,而是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看法。
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日本的经济发展缓慢,更重要的是人——战后长期的贫穷扭曲着日本人的人性。
或者说,困难的生活,让日本人身上本就不多的良知丧尽。
不过对于这一切,松岛一郎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和所有的工厂主一样,松岛一郎对他的工人从来都是极尽压榨的。
他甚至把他在南洋劳动营中学到那一套积分啦、惩罚之类的“现代管理制度”放在工厂里,鼓励监工们用各种手段约束管制工人,从而尽可能的榨取工人的劳动价值。
其实,他的工厂只是一家稍有一些规模的小作坊,一间只有十几个人的血汗工厂而已,工厂虽然不大,但是利润却颇为可观,毕竟,工人的劳动成本很低。
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盘点生产进度后,松岛一郎就来到了厂房之中,这间由废弃仓库改造的作坊里,充斥着塑料的味道。
墙角的排风扇蒙着一层灰黑色油垢,叶片上还粘着半融化的塑料碎屑,开动时发出哮喘病人般的嘶鸣,反倒把热熔机里蒸腾的塑料气味搅得更浑浊。
这里的环境,在松岛看来,甚至还不如他在南洋的劳动营,不过在他们看来,这些工人能有活干就已经是福报了,要不是他开了工厂,这些人肯定连打工都找不到地方。
三十几个工人挤在不到一百多平方的空间里,人们在恶劣的环境里埋头工作着。最靠窗的位置属于三个女工,她们面前的长桌上堆着小山似的玩具零件——缺胳膊的塑胶士兵、没眼睛的胶皮娃娃。
十六岁的光子正用熟练的组装着玩具汽车,虽然汗水不时的滴落在桌子上,但是她手上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她从清晨五点一直干到现在,其间只上了一次厕所——限时三分钟。劣质胶水挥发的刺激性气味让她不住咳嗽,可是手指却没有停,
而在另一边,作坊中央的热熔机前,打着赤膊的男工正用铁铲用力刮蹭着。高温让他们的身上渗出亮晶晶的汗珠,他们就这样一刻不停的装料,生产。
刚满十四岁的少年裕太被滚落的原料袋砸中膝盖,他咬着牙想爬起来,却发现工头叼着烟走过来,对着他就用粗糙的日语呵斥起来。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松岛非但没有任何同情,反而检查起了产量,在发现产量有所下降时,他立即训斥起来了工头。
“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要是影响交货,你就直接滚蛋吧……”
在日本所有的工厂主都和松岛一样,都是这样粗鄙的管理方式,倒不是说他们不愿意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而是因为……真的没有。
几十年如一日的人才流失,让这个国家不仅在产业升级上碰到太多的困难,而且就连同企业管理上也是趋于原始化。
当然,对于工厂主来说,这并没有什么,他们所关心的永远只有利润。而获得利润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尽量延长工时,压榨劳动成本,然后利润也就出来了。
就在他训斥着工人的时候,有人过来通知道:
“厂长,税务局的山口课长来了。”
一听是税务局的人来了,松岛一郎的眉头紧蹙,嘴里忍不住骂道。
“他妈的,那群吸血鬼又来了。”
尽管嘴上这么骂着,但是松岛还是推出满面的笑容去招待税务局过来的人,一见到山口的时候,他就热情的照顾道:
“哎呀,山口科长,好久不见,我以为你把小弟我给忘了。”
“瞧你说的,当年我们在南洋的时候,那么亲近我又怎么可能会把你给忘了。”
他们两个人都在南阳劳动营里待过,只不过在那里山口混的更如鱼得水。提前两年就被释放了。回国后就进入了税务局。
随后他们两个人就一边聊着天一边进了办公室。进入办公室之后,山口就开门见山说道。
“松岛,我们之间是老朋友了,有一件事我想拜托你帮忙。”
帮忙?帮你?
开什么玩笑啊?不就是来要钱的吗?
尽管心里这么想着,松岛的脸上仍然堆着笑容说道:
“哎呀,高科长,您说的有什么话您尽管吩咐。”
听他这么说,山口也是直截了当的说道:
“既然是多年的朋友,我也就不瞒你,现在我正准备竞争局长,但是,局长那个位置你知道的,不便宜啊,那些家伙比我还贪呢!
所以,松岛君……我希望你能够出一笔钱给我,帮我坐上局长的位置,当然等我坐上了局长的位置肯定不会亏待你的。”
听他这么说,松岛一郎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这就是上门来敲诈呀。
见松岛没有说话,山口的脸色一变,然后说道:
“松岛,你要知道这可是你的机会。是你错过这个机会的话……”
尽管山口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松岛也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威胁的意思,想了一下他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藤田的工厂一直在抢我的单子。”
“就直接让他关门。”
山口靠着沙发大大咧咧的说道:
“我们身为官员嘛,想要帮助企业,不一定能帮上什么大忙,但是想要让一家企业关门,那简直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直接让他关门就是了。”
山口的回答让松岛一郎的脸上乐出了花来,他立即奉承道:
“课长……不,局长,要是这样的话,您可就帮了我的大忙了,您说局长的位置需要多少钱。”
几分钟后,如愿以偿的伤口就离开了工厂而松岛一郎一直把他送到工厂门外看着他们坐上汽车离开的模样,松岛一郎忍不住又骂了一句。
“都他妈的是一群吸血鬼。”
嘴上这么骂着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对面的工厂,然后寻思着在他关门的时候,正好可以把这家工厂给吞了,至于藤田。
滕田的媳妇儿长得还是非常漂亮的,如果他不介意的话,他倒是可以帮忙照顾一下,想到这儿他的嘴角上扬目光中闪过一缕得逞的笑容。
虽然现在还没有上手,但是他已经在心底开启了幻想时刻,还想着把藤田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幻想着把他的太太给弄到自己的屋子里。
当然还在幻想着挣到更多的钱。不过片刻之后,松岛一郎又自言自语道。
“关键还是要降低成本啊。”
心里寻思着如何降低成本的同时,松岛还需要考虑市场,因为受到市场配额的影响,他的工厂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销往九州,所以,每个月他都会亲自到九州去洽谈业务,一边从老客户那接订单,一边争取新客户。
这天在工厂里忙活了一天之后,晚上六点,他坐上了前往九州的渡轮,轮船上既有像他们一样的商人,也有不少打工仔,其中还有一些学生模样的家伙。
这三类人前往九州的目的各有不同,前者和松岛一样,都是和九州做生意的,至于打工仔,则是拿着工签去九州务工的青年——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九州的经济发展远远好过日本。
他们不仅在战争期间吃到了特需经济的第一桶金,实现上了经济上的起步,而且后来,还靠着大员的“关贸成员”身份,大量对欧美出口。在越战期间,九州也接受了大批的美军订单。
去年,九州的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无论是从人均GPD还是从工业化程度上来说,九州都已经摸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当然,这里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地区。
也正因如此,每年这里都吸引了上百万日本人来这里务工,毕竟,九州的工业生产是需要劳动力的,尤其是廉价劳动力。
等到渡船靠上福冈港码头时,在通往海关检查通道时,手中提着行李箱的中村修二,将他的学生证以及通行证递了过去。
作为大学生的中村修二,与普通人相比,更容易申请通行证——只需要有学历证明,就可以来到九州。如果能找到工作的话,就可以由雇主帮忙申请工作许可。
为什么大学生更容易获得工作许可?
无他,就是为了收割人才。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日本就像一个血包一样,不仅向南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九州自然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九州的制造业的崛起,也多少受益于此。
虽然现在日本的教育日益下滑,但是高等教育总还是可以培养一些人才的,哪怕是在九州自身也有多所高等院校的情况下,伴随着产业升级,对造船、冶金以及电子工程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满足。
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吸引人才,日本大学生可以凭学历证明获得通行证。在毕业后来九州就业。
所以,在日本也就有了一流人才下南洋,二流人才去九州的说法。
但无论是一流,还是二流,总得来说,至少让这些人有了一个去处,当中村修二通过海关,走出港务大楼时,他看着繁华的福冈,他的心里忍不住轻声嘀咕道:
“这才是城市该有的样子啊……”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什么?
耀眼的霓虹,是高耸的大厦,是街头上车水马龙,是穿着时尚的人们,大都市的活力就这样直直的闯入他的视线之中,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他呆立在街头,就这样感受着现代都市的冲击。
“难怪那么多人会来九州啊……”
在他的心里这么感慨着的时候,他看不少人都站在一个公告栏前,走过去一看,才发现了招聘启示,各种各样的工厂招聘启示,但他们招聘的并不是普通劳工——按照外劳法,所有的外劳都由专营公司统一招聘,再提供给各个工厂,以确保外劳不会非法滞留。
这些招聘启示上提供的岗位都是技术岗位,都是面向大学生的。
“艾利斯电子厂招聘电子工程师六名。”
看着电子厂的招聘启示,虽然并没有毕业证,但是中村修二还是记下了地址,然后,便乘公交车去了工厂。
在中村抵达艾利斯电子时,虽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可是工厂仍然是灯火通明的,工人们仍然在车间里忙碌着。
而厂长郑汉杰正研究着手中的长虹的随身听,从纺织业转行生产电子产品后,厂子以仿制南洋的电子产品为业,虽然质量差了不少,但是总归还是有市场的。
不过相比之厂子里之前生产的收音机,随身听的技术难度又大了一些。
“实在不行的话,就到SEA看看引进一些技术。”
心里这么寻思着,敲门声响了起来。
“进来。”
门打开后,进来的厂里的人事,他一见到老板,就先鞠躬,然后汇报道:
“老板,刚刚有一个学电子工程的日本人来应聘。”
虽然人事没有说的太详细,但是从他的话里,郑汉杰还是听出其话里的意思——对方还没有毕业。否则,他肯定会说:有一个某某大学毕业的日本人应聘。
在九州,有人打黑工简直不要太正常,所有的工厂都有这样的黑工,毕竟,劳动成本在那,就像当年他在日本投资办纺织厂,为的也是利用日本的廉价劳动力。
所以,人事也懂得其中的利害,他压根就没有提到对方没有毕业,只是说到这么一个人。
“是哪个大学的?”
“德岛大学电子工程专业。”
拿着手中的随身听,郑汉杰说道:
“德岛大学……嗯,也是不错的大学,老牌的工科大学了?”
点了点头,郑汉杰又继续说道:
“现在咱们厂正在转型,不能只生产收音机,还要生产随身听,现在在欧美市场,最受欢迎的就是这个。
但是相比收音机,它的技术难度很大。但是总得来说,只要解决了关键部件的生产,那么,生产它并不困难,或许和长虹、TCL、爱华等产品有差距,但是应该可以满足使用。
但是因为技术太复杂,所以,总需要多一些技术人员,嗯,给他一个机会吧!”
在经济上行时期,你永远不需要担心找不到工作,在九州就是如此,在这里人们很容易就会得到一份工作,虽然对方还没有毕业,但是郑汉杰仍然表示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
随后他又对人事吩咐道:
“你一会出去的时候,帮我订一张去长安的机票,最好是明天的……”
虽然郑汉杰过去是从事纺织业的,他并不懂电子技术,可是他懂市场,只不过现在他转向了一个更加热门,更有未来的行当而已……
这并不是某一个人对日本的评价,而是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看法。
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日本的经济发展缓慢,更重要的是人——战后长期的贫穷扭曲着日本人的人性。
或者说,困难的生活,让日本人身上本就不多的良知丧尽。
不过对于这一切,松岛一郎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和所有的工厂主一样,松岛一郎对他的工人从来都是极尽压榨的。
他甚至把他在南洋劳动营中学到那一套积分啦、惩罚之类的“现代管理制度”放在工厂里,鼓励监工们用各种手段约束管制工人,从而尽可能的榨取工人的劳动价值。
其实,他的工厂只是一家稍有一些规模的小作坊,一间只有十几个人的血汗工厂而已,工厂虽然不大,但是利润却颇为可观,毕竟,工人的劳动成本很低。
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盘点生产进度后,松岛一郎就来到了厂房之中,这间由废弃仓库改造的作坊里,充斥着塑料的味道。
墙角的排风扇蒙着一层灰黑色油垢,叶片上还粘着半融化的塑料碎屑,开动时发出哮喘病人般的嘶鸣,反倒把热熔机里蒸腾的塑料气味搅得更浑浊。
这里的环境,在松岛看来,甚至还不如他在南洋的劳动营,不过在他们看来,这些工人能有活干就已经是福报了,要不是他开了工厂,这些人肯定连打工都找不到地方。
三十几个工人挤在不到一百多平方的空间里,人们在恶劣的环境里埋头工作着。最靠窗的位置属于三个女工,她们面前的长桌上堆着小山似的玩具零件——缺胳膊的塑胶士兵、没眼睛的胶皮娃娃。
十六岁的光子正用熟练的组装着玩具汽车,虽然汗水不时的滴落在桌子上,但是她手上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她从清晨五点一直干到现在,其间只上了一次厕所——限时三分钟。劣质胶水挥发的刺激性气味让她不住咳嗽,可是手指却没有停,
而在另一边,作坊中央的热熔机前,打着赤膊的男工正用铁铲用力刮蹭着。高温让他们的身上渗出亮晶晶的汗珠,他们就这样一刻不停的装料,生产。
刚满十四岁的少年裕太被滚落的原料袋砸中膝盖,他咬着牙想爬起来,却发现工头叼着烟走过来,对着他就用粗糙的日语呵斥起来。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松岛非但没有任何同情,反而检查起了产量,在发现产量有所下降时,他立即训斥起来了工头。
“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要是影响交货,你就直接滚蛋吧……”
在日本所有的工厂主都和松岛一样,都是这样粗鄙的管理方式,倒不是说他们不愿意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而是因为……真的没有。
几十年如一日的人才流失,让这个国家不仅在产业升级上碰到太多的困难,而且就连同企业管理上也是趋于原始化。
当然,对于工厂主来说,这并没有什么,他们所关心的永远只有利润。而获得利润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尽量延长工时,压榨劳动成本,然后利润也就出来了。
就在他训斥着工人的时候,有人过来通知道:
“厂长,税务局的山口课长来了。”
一听是税务局的人来了,松岛一郎的眉头紧蹙,嘴里忍不住骂道。
“他妈的,那群吸血鬼又来了。”
尽管嘴上这么骂着,但是松岛还是推出满面的笑容去招待税务局过来的人,一见到山口的时候,他就热情的照顾道:
“哎呀,山口科长,好久不见,我以为你把小弟我给忘了。”
“瞧你说的,当年我们在南洋的时候,那么亲近我又怎么可能会把你给忘了。”
他们两个人都在南阳劳动营里待过,只不过在那里山口混的更如鱼得水。提前两年就被释放了。回国后就进入了税务局。
随后他们两个人就一边聊着天一边进了办公室。进入办公室之后,山口就开门见山说道。
“松岛,我们之间是老朋友了,有一件事我想拜托你帮忙。”
帮忙?帮你?
开什么玩笑啊?不就是来要钱的吗?
尽管心里这么想着,松岛的脸上仍然堆着笑容说道:
“哎呀,高科长,您说的有什么话您尽管吩咐。”
听他这么说,山口也是直截了当的说道:
“既然是多年的朋友,我也就不瞒你,现在我正准备竞争局长,但是,局长那个位置你知道的,不便宜啊,那些家伙比我还贪呢!
所以,松岛君……我希望你能够出一笔钱给我,帮我坐上局长的位置,当然等我坐上了局长的位置肯定不会亏待你的。”
听他这么说,松岛一郎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这就是上门来敲诈呀。
见松岛没有说话,山口的脸色一变,然后说道:
“松岛,你要知道这可是你的机会。是你错过这个机会的话……”
尽管山口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松岛也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威胁的意思,想了一下他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藤田的工厂一直在抢我的单子。”
“就直接让他关门。”
山口靠着沙发大大咧咧的说道:
“我们身为官员嘛,想要帮助企业,不一定能帮上什么大忙,但是想要让一家企业关门,那简直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直接让他关门就是了。”
山口的回答让松岛一郎的脸上乐出了花来,他立即奉承道:
“课长……不,局长,要是这样的话,您可就帮了我的大忙了,您说局长的位置需要多少钱。”
几分钟后,如愿以偿的伤口就离开了工厂而松岛一郎一直把他送到工厂门外看着他们坐上汽车离开的模样,松岛一郎忍不住又骂了一句。
“都他妈的是一群吸血鬼。”
嘴上这么骂着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对面的工厂,然后寻思着在他关门的时候,正好可以把这家工厂给吞了,至于藤田。
滕田的媳妇儿长得还是非常漂亮的,如果他不介意的话,他倒是可以帮忙照顾一下,想到这儿他的嘴角上扬目光中闪过一缕得逞的笑容。
虽然现在还没有上手,但是他已经在心底开启了幻想时刻,还想着把藤田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幻想着把他的太太给弄到自己的屋子里。
当然还在幻想着挣到更多的钱。不过片刻之后,松岛一郎又自言自语道。
“关键还是要降低成本啊。”
心里寻思着如何降低成本的同时,松岛还需要考虑市场,因为受到市场配额的影响,他的工厂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销往九州,所以,每个月他都会亲自到九州去洽谈业务,一边从老客户那接订单,一边争取新客户。
这天在工厂里忙活了一天之后,晚上六点,他坐上了前往九州的渡轮,轮船上既有像他们一样的商人,也有不少打工仔,其中还有一些学生模样的家伙。
这三类人前往九州的目的各有不同,前者和松岛一样,都是和九州做生意的,至于打工仔,则是拿着工签去九州务工的青年——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九州的经济发展远远好过日本。
他们不仅在战争期间吃到了特需经济的第一桶金,实现上了经济上的起步,而且后来,还靠着大员的“关贸成员”身份,大量对欧美出口。在越战期间,九州也接受了大批的美军订单。
去年,九州的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无论是从人均GPD还是从工业化程度上来说,九州都已经摸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当然,这里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地区。
也正因如此,每年这里都吸引了上百万日本人来这里务工,毕竟,九州的工业生产是需要劳动力的,尤其是廉价劳动力。
等到渡船靠上福冈港码头时,在通往海关检查通道时,手中提着行李箱的中村修二,将他的学生证以及通行证递了过去。
作为大学生的中村修二,与普通人相比,更容易申请通行证——只需要有学历证明,就可以来到九州。如果能找到工作的话,就可以由雇主帮忙申请工作许可。
为什么大学生更容易获得工作许可?
无他,就是为了收割人才。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日本就像一个血包一样,不仅向南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九州自然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九州的制造业的崛起,也多少受益于此。
虽然现在日本的教育日益下滑,但是高等教育总还是可以培养一些人才的,哪怕是在九州自身也有多所高等院校的情况下,伴随着产业升级,对造船、冶金以及电子工程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满足。
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吸引人才,日本大学生可以凭学历证明获得通行证。在毕业后来九州就业。
所以,在日本也就有了一流人才下南洋,二流人才去九州的说法。
但无论是一流,还是二流,总得来说,至少让这些人有了一个去处,当中村修二通过海关,走出港务大楼时,他看着繁华的福冈,他的心里忍不住轻声嘀咕道:
“这才是城市该有的样子啊……”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什么?
耀眼的霓虹,是高耸的大厦,是街头上车水马龙,是穿着时尚的人们,大都市的活力就这样直直的闯入他的视线之中,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他呆立在街头,就这样感受着现代都市的冲击。
“难怪那么多人会来九州啊……”
在他的心里这么感慨着的时候,他看不少人都站在一个公告栏前,走过去一看,才发现了招聘启示,各种各样的工厂招聘启示,但他们招聘的并不是普通劳工——按照外劳法,所有的外劳都由专营公司统一招聘,再提供给各个工厂,以确保外劳不会非法滞留。
这些招聘启示上提供的岗位都是技术岗位,都是面向大学生的。
“艾利斯电子厂招聘电子工程师六名。”
看着电子厂的招聘启示,虽然并没有毕业证,但是中村修二还是记下了地址,然后,便乘公交车去了工厂。
在中村抵达艾利斯电子时,虽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可是工厂仍然是灯火通明的,工人们仍然在车间里忙碌着。
而厂长郑汉杰正研究着手中的长虹的随身听,从纺织业转行生产电子产品后,厂子以仿制南洋的电子产品为业,虽然质量差了不少,但是总归还是有市场的。
不过相比之厂子里之前生产的收音机,随身听的技术难度又大了一些。
“实在不行的话,就到SEA看看引进一些技术。”
心里这么寻思着,敲门声响了起来。
“进来。”
门打开后,进来的厂里的人事,他一见到老板,就先鞠躬,然后汇报道:
“老板,刚刚有一个学电子工程的日本人来应聘。”
虽然人事没有说的太详细,但是从他的话里,郑汉杰还是听出其话里的意思——对方还没有毕业。否则,他肯定会说:有一个某某大学毕业的日本人应聘。
在九州,有人打黑工简直不要太正常,所有的工厂都有这样的黑工,毕竟,劳动成本在那,就像当年他在日本投资办纺织厂,为的也是利用日本的廉价劳动力。
所以,人事也懂得其中的利害,他压根就没有提到对方没有毕业,只是说到这么一个人。
“是哪个大学的?”
“德岛大学电子工程专业。”
拿着手中的随身听,郑汉杰说道:
“德岛大学……嗯,也是不错的大学,老牌的工科大学了?”
点了点头,郑汉杰又继续说道:
“现在咱们厂正在转型,不能只生产收音机,还要生产随身听,现在在欧美市场,最受欢迎的就是这个。
但是相比收音机,它的技术难度很大。但是总得来说,只要解决了关键部件的生产,那么,生产它并不困难,或许和长虹、TCL、爱华等产品有差距,但是应该可以满足使用。
但是因为技术太复杂,所以,总需要多一些技术人员,嗯,给他一个机会吧!”
在经济上行时期,你永远不需要担心找不到工作,在九州就是如此,在这里人们很容易就会得到一份工作,虽然对方还没有毕业,但是郑汉杰仍然表示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
随后他又对人事吩咐道:
“你一会出去的时候,帮我订一张去长安的机票,最好是明天的……”
虽然郑汉杰过去是从事纺织业的,他并不懂电子技术,可是他懂市场,只不过现在他转向了一个更加热门,更有未来的行当而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久久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回到过去做财阀 平板电子书!
久久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回到过去做财阀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