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雪在黄昏时分停了,但寒气更甚。米哈伊尔和彼得罗夫走出卢比扬卡总部时,街灯已经亮起,在积雪上投下昏黄的光晕。

  “饿了吧?”彼得罗夫搓了搓手,“我知道附近新开了家餐厅,格鲁吉亚风味的。凭我们的证件,不用预约。”

  米哈伊尔点点头。六个月没回莫斯科,他确实想念家乡的味道了。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从彼得罗夫那里了解更多内情——那些在正式场合不便谈论的消息。

  餐厅位于一栋斯大林时期建筑的一层,门口没有招牌,只有两名穿制服的警卫。彼得罗夫出示证件后,警卫立刻立正敬礼,为他们拉开厚重的橡木门。

  温暖的空气夹杂着烤肉和香料的浓郁气味扑面而来。餐厅内部装修考究,深色的木质墙面挂着高加索风格的挂毯,水晶吊灯将柔和的光线洒在铺着白色桌布的餐桌上。与莫斯科街头排长队买面包的景象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还是老样子,”

  米哈伊尔低声说:

  “外面的人在挨饿,里面的人在大吃大喝。”

  彼得罗夫耸耸肩:

  “体制就是这样运转的,我的朋友。我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家工作,总该有些特权。”

  侍者将他们引到靠窗的位置,恭敬地递上菜单。米哈伊尔注意到餐厅里大多是中年男性,许多人穿着考究的西装或军装,低声交谈着。这是特权阶层的聚集地——高级干部、军方将领、克格勃官员,以及少数被允许与权力共舞的知识分子。

  “这两年变化很大,”

  点完菜后,彼得罗夫压低声音说:

  “尤其是粮食供应方面。两年前国内粮食产量下降,海外农场的收成也不好,导致副食品供应紧张。”

  米哈伊尔点了点头。

  “我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他慢慢搅动着刚送来的红菜汤,

  “我们在东德的盟友对此颇有微词,哪怕是在长安,电视里也有这些新闻。”

  哪怕是在长安,sEA的经济专家们也注意到了苏联在埃塞俄比亚农场的减产——产量相比10年前下降了三成,虽然现在土地的面积更大了,投入的资金更多了,但是,产量却下降了,这是不是很神奇?

  对此,长安的经济专家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样也分析了苏联的农业。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是苏联自身的固有问题导致的。

  因为在长安大学旁听了很多课程,所以米哈伊尔非常清楚这个固有问题是什么?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克格勃中校而已。

  彼得罗夫的眼睛亮了起来:

  “不过现在问题解决了!多亏了阿拉伯人。石油危机让油价翻了四倍,去年我们向欧洲出口了大量石油,获得了巨额外汇。”

  他凑近一些,声音压得更低,

  “我们用这些钱从美国人那里买了几百万吨玉米。所以现在街头再也看不到排长队的人了。”

  米哈伊尔放下勺子,眉头微皱:

  “用石油换粮食?这能持续多久?如果油价下跌……这是治标不治本,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海外农场的产量。”

  “别在吃饭时谈工作,”

  彼得罗夫笑着打断他,举起酒杯,

  “欢迎回来,米哈伊尔为你的健康干杯。”

  伏特加滑下喉咙,带来一阵灼热感。米哈伊尔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餐厅深处的一个角落,突然僵住了。

  “怎么了?”

  彼得罗夫察觉到他的异常。

  米哈伊尔没有立即回答。在餐厅最里面的包厢区,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背对着他们坐着。而他对面坐着个亚洲面孔的男子,身着剪裁考究的深色西装。

  “你看那个家伙,”米哈伊尔微微侧头示意,

  “是不是伊万诺维奇上校?他对面那个,如果我没认错,是越南情报部门的阮文同。”

  彼得罗夫假装整理餐巾,迅速瞥了一眼:

  “真的是他们。他们怎么会在一起?”

  他眼中闪过一丝困惑,随即恍然大悟,

  “难道说你的那份报告起作用了?”

  米哈伊尔的大脑飞速运转。

  “阮文同上周应该还在河内,”

  米哈伊尔低声说,

  “他突然出现在莫斯科,而且与我们的人密谈.这不寻常。”

  彼得罗夫紧张地舔了舔嘴唇:

  “也许只是常规交流?”

  “在非正式场合?”米哈伊尔摇头,

  “不,这一定是关于具体合作的谈判。而且刻意避开了正常外交渠道。”

  侍者送上了主菜——香气扑鼻的烤肉串和烤蔬菜。米哈伊尔机械地咀嚼着,味同嚼蜡。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远处的会面上。伊万上校和阮文同交谈甚欢,不时有肢体接触,显然关系匪浅。

  “有趣,”米哈伊尔放下叉子,说道:

  “今天还有人指责我的报告是危言耸听,但他们另一边的却已经在落实其中的建议了。”

  侍者来收餐盘时,米哈伊尔注意到伊万上校和阮文同已经起身准备离开。

  他迅速做出决定。

  “我得跟上去看看,”

  他低声对彼得罗夫说。

  “米哈伊尔!”

  彼得罗夫抓住他的手腕,

  “别做傻事!”

  米哈伊尔轻轻挣脱:

  “相信我,老朋友。我知道该怎么做,我只是想了解一些事情而已。”

  他留下足够的钱付账,然后快步走向洗手间方向,避开伊万上校的视线。通过洗手间的窗户,米哈伊尔轻松翻到了后院,然后绕到餐厅正门附近的暗处等待。

  五分钟后,伊万上校和阮文同走出餐厅。令米哈伊尔意外的是,他们没有乘坐公务车,而是拦了一辆普通的出租车。

  职业直觉告诉他,这更加可疑——高级军官与外国情报官员会面后刻意避免使用公务车辆,显然是为了不留记录。

  米哈伊尔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自言自语道:

  “看来,克里姆林宫,还是知道怎么干,对苏联最有利的!”

  空中,雪花又开始飘落了,虽然是深夜,但是在几公里外sEA驻莫斯科代表处的一间办公室内,看着图板上的照片,男人的眉头紧锁。

  “身份确认了吗?”

  虽然照片上的人是模糊不清的,但是他仍然认得出来。是越南的阮文同将军。

  “没错,就是他。”

  狠狠的抽了一口香烟,威廉看着照片说道:

  “真的让人感到非常困惑。阮文同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来到这里?他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不是意味着克里姆林宫对河内的政策将会发生改变?”

  在接连提出这几个问题之后,威廉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为什么他们会把苏联和东欧集团称之为铁幕?

  就是因为对他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你的人渗透不进去,而且他们几乎不可能背叛自己的国家。

  所以在这里开展情报工作简直就是在一团迷雾之中去寻找答案。

  就像现在一样,虽然他们知道了阮文同来到了这里,但是,却压根儿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来这儿。

  “会不会是克里姆林宫决定加大对河内的援助了呢?”

  同僚的推测让威廉的眉头一锁,他狠狠的抽了一口烟,然后说道:

  “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着克里姆林宫的东南亚政策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

  盯着照片上的阮文同以及和他会面的那位克格勃上校,威廉说道:

  “很有可能会改变整个东南亚的态势。”

  “那么我们必须要提前让国内做好准备。”

  点了点头,威廉继续说道。

  “我担心的并不是我们做出准备,我担心的是——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凝视写图板上的照片,威廉的眉头紧锁着,他说道。

  “本身伯列兹尼也不访问长安之后,我们已经和他们达成了战略互信,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他们也承诺不会向河内提供更多的援助。

  但是现在……如果他们决定打破如我们之间达成的共识,破坏目前的战略互信的话,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帮助河内方面获得统一?”

  同僚这边的话音刚落,他自己又反对道:

  “似乎不太现实,莫斯科这边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除非……”

  “除非这件事儿对他们有好处。”

  威廉接着同僚的话说道:

  “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帮助河内有助于把河内拉到自己的阵营之中,这也意味着有利于他和另一边的对抗。”

  所谓的另一边指的是他们阵营之中自己的分歧。但是在威廉提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又继续摇头说道:

  “但是这并不重要。要不然的话当初他们不会我们达成共识的,现在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很有可能是……”

  威廉默默的抽了一口香烟,然后他说道:

  “针对我们!也就是说,他们肯定是在为我们准备了一个陷阱——”

  威廉的这次让同僚的眼前一亮,他说到:

  “你的意思是越南就是陷阱,他们希望通过援助河内帮助他们获得统一,然后把我们吸引进那个陷阱,是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久久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回到过去做财阀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久久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