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四月,春寒料峭。1913年毕业的阿道夫站在美术学院校长办公室门前,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口袋里那封被汗水浸湿的求职信。他已经在学校宿舍里赖了大半年了——自从去年从建筑系毕业,他投出的二十七封求职信全部石沉大海。
而他的口袋比脸都干净,一旦被赶出学校,就得去睡大街.
“进来。”门内传来汉斯校长沙哑的声音。
阿道夫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斑驳的大门。办公室里弥漫着烟草和旧书的气味,阳光透过积满灰尘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让他意外的是,汉斯校长的对面还坐着一个穿着笔挺军装的男人——领章上的橡树叶和肩章上的银星显示这是一位陆军中校。
“校长先生……”阿道夫的声音有些发抖。
汉斯校长推了推眼镜,对军官说道:“施蒂尔普纳格尔中校,这就是我跟您提到的阿道夫·希特勒,去年建筑系的毕业生。”
那位高高在上的军官——奥托·卡尔·冯·施蒂尔普纳格尔——缓缓抬起头。他的眼神像手术刀般锋利,从阿道夫磨破的衣领扫到沾着颜料污渍的裤脚。
“1909年入学的?”中校翻开一份档案,“我记得那时候建筑业很景气啊你们学校好像在1907年赶时髦开了建筑系?”
汉斯校长苦笑着摇头:“当时帝国很需要建筑师,没想到现在他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其实这孩子本来想学美术,但招生委员会觉得他更适合建筑”
中校哼了一声:“我听说,你们那两年把美术落榜生都塞进建筑系了!”
阿道夫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他永远记得1907年那个阴冷的十月下午,当他颤抖着打开维也纳美术学院的拒信时,招生主任的评语像刀子般刻在心上:“人物素描僵硬,缺乏艺术天赋。”后来在招生办的“建议”下,他转投当时非常景气的建筑系,甚至为此专门回林茨补修了高中文凭。
汉斯校长又叹了口气:“没想到建筑业的萧条来的那么快!”
“所以,”中校突然提高音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帝国急需人才的时候,就只能躲在学校的廉价宿舍里无所事事?”
阿道夫的拳头猛地攥紧。他想辩解自己每天步行十几公里挨家挨户求职,想说自己甚至去建筑工地扛过水泥——但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不过.”中校突然话锋一转,“德意志现在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总参谋部工程局正在招募预备军官,三个月培训后授予少尉军衔。”
阿道夫的眼睛亮了起来。军官!制服!为祖国服务!
“你愿意为德意志奋斗吗?”中校的声音突然变得激昂。
“愿意!”阿道夫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震得窗玻璃嗡嗡作响。
汉斯校长笑着补充:“施蒂尔普纳格尔中校负责为陆军招募工兵军官。阿道夫,你明天就可以去慕尼黑报到!”
当阿道夫高举右臂喊出“皇帝万岁”时,没人注意到中校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档案里“性格偏执”、“易怒倾向”的评语,恰恰是总参谋部最看重的“坚定品质”。
同一时刻,基尔港的清晨被蒸汽轮机的轰鸣声撕裂。
威廉二世站在海军码头特设的观礼台上,海风掠过他身上笔挺的军服。在他身后,提尔皮茨海军元帅正用望远镜观察着正在出港的舰队。
“五艘‘俾斯麦’,五艘‘毛奇’……”皇帝轻声念叨着,手指有节奏地敲打镀金栏杆,“足够把皇家海军送进海底了。”
提尔皮茨的镜片反射着冰冷的光:“陛下,根据法罗群岛海战的教训,我们可能需要建造更大吨位的航母。”
“更大的航母?”威廉二世嗤笑一声,“我看那些标排9990吨的‘玛利亚·特蕾莎’级就足够了,那上面搭载的单翼战斗机可以为战列舰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况且,我们还有真正的杀手锏——”他指向远处机场上一排排银灰色的飞机,“是我们的‘容克14’比英国人的‘大西洋哨兵’可厉害多了!”
机场上,地勤人员正在为“容克14”双发中型轰炸机挂载500公斤穿甲弹。这种作战半径达500公里的双发轰炸机,在去年北海演习中曾精准命中移动靶舰。
“英国人以为靠航母就能主宰海洋,”皇帝冷笑道,“但他们忘了,决定航母战斗力的是飞机!”
提尔皮茨欲言又止。他想起情报部门截获的英国海军部备忘录——对方正在疯狂建造比“光辉”级更强大的“暴怒”级舰队航母。
但此刻,他只是沉默地注视着“毛奇”号战列舰410毫米主炮缓缓转动时泛起的寒光。
北海的狂风撕扯着“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舰旗,公海舰队司令莱茵哈特·舍尔上将站在露天舰桥上,咸腥的海水混着细雨砸在他的防水大衣上。他手中紧握的望远镜扫过灰黑色的海平线,像一头饥饿的猛兽在搜索猎物。
“司令,气象报告确认了——未来六小时能见度不足五海里。”参谋长冯·特罗塔少将递上电文,袖口被浪沫浸透,“这种天气,英国人的侦察机恐怕也成了瞎子。”
舍尔笑道:“正适合我们狩猎。”
话音未落,舰桥内的传声筒突然响起急促的铃声。通讯官霍夫曼中尉快步上前:“报告!‘海因克尔He.5’水上飞机发来电报!”
返回的舍尔一把抓过电报纸,目光扫过上面的潦草字迹:“英吉利海峡入口发现敌主力舰队。至少四艘‘胡德’级战列舰,两艘轻型航母护航,航向正东。”
舰桥内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4条“胡德”外加2条轻型航母——这可是理想的猎物啊!
舍尔麾下现在可有“5个俾斯麦”外加“5个毛奇”,打“4个胡德”还不是必胜?
而且德意志帝国海军还有别的杀手锏!
“法罗群岛的剧本该换人演了。”舍尔突然一拳砸在海图桌的英吉利海峡标记上,“命令威廉港机场——所有‘容克14’立即挂载穿甲弹起飞!目标:英国战列舰编队!”
四十分钟后,德国赫尔戈兰岛野战机场被引擎的嘶吼吞没。地勤人员推着挂弹车在泥泞中狂奔,机腹下500公斤穿甲弹的尖锥在阴云下泛着蓝光。
“都知道法罗群岛海战吗,刚刚打完!”飞行联队长汉斯·鲁德尔对着无线电咆哮,“英国人用‘大西洋哨兵’轰炸机击沉了2艘‘进取’级——今天轮到我们德意志的‘钢铁秃鹫’开荤了!”
跑道上,三十架“容克14”双发轰炸机依次升空。这种载弹量一吨、作战半径500公里的空中死神,此刻组成了楔形编队扑向西方,机群掠过公海舰队上空时,水兵们的欢呼声甚至压过了浪涛。
“俾斯麦”号的电信室内,发报键正以最高频率敲击着加密命令:“鹰群出击。坐标北纬51°12',西经1°47'。”
舍尔的命令刚发出,电信官霍夫曼中尉突然撞开舰桥门:“司令!我们截获一段不明短波信号——重复发送‘多佛尔白崖有雨’!”
冯·特罗塔脸色骤变:“是英国肖特S.184水上飞机的侦察暗语!那帮苍蝇肯定藏在云层里!”
仿佛印证他的判断,右舷防空炮猛地开火。一架双浮筒水上机从积雨云中钻出,机翼下的圆环红星在弹幕中忽隐忽现。
“击落它!”舍尔厉喝。但88毫米高炮弹幕追不上灵巧的肖特飞机,它一个俯冲扎进雾墙,只在无线电里留下刺耳的杂音。
“英国佬知道轰炸机航路了。”冯·特罗塔盯着消失的敌机,喉结滚动,“要取消空袭吗?”
舍尔转身望向英吉利海峡方向,瞳孔里燃着冰焰:“让鹰群继续冲锋。我相信容克14的实力,它世界上最好的轰炸机!”
基尔港海军指挥中心,威廉二世用镶银手杖戳着北海沙盘:“提尔皮茨!告诉我,舍尔的胜算有几成?”
海军元帅沉默片刻:“如果‘容克14’能击伤那几胡德级.十成!”
皇帝突然大笑,手杖重重敲在代表英国舰队的红色木块上:“好!只要能打沉几条‘胡德’级,北海的海权就将属于德意志!”
提尔皮茨望向墙上的欧洲地图——目光落在了敦刻尔克和加莱——那里有红色法国的机场,那里有红色法国的“闪电”鱼雷轰炸机这型鱼雷轰炸机的性能可不亚于容克14!
另外,英国人在英格兰南部的机场上一定也布署了“大西洋哨兵”型轰炸机!
这场决定北海制海权的海上决战,难道真的要由岸基双发轰炸机来定胜负?如果飞机真那么厉害,那德意志帝国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投资那么多建造了上百万吨级的战列舰(包括德国卫星国)的意义又在哪里?
而他的口袋比脸都干净,一旦被赶出学校,就得去睡大街.
“进来。”门内传来汉斯校长沙哑的声音。
阿道夫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斑驳的大门。办公室里弥漫着烟草和旧书的气味,阳光透过积满灰尘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让他意外的是,汉斯校长的对面还坐着一个穿着笔挺军装的男人——领章上的橡树叶和肩章上的银星显示这是一位陆军中校。
“校长先生……”阿道夫的声音有些发抖。
汉斯校长推了推眼镜,对军官说道:“施蒂尔普纳格尔中校,这就是我跟您提到的阿道夫·希特勒,去年建筑系的毕业生。”
那位高高在上的军官——奥托·卡尔·冯·施蒂尔普纳格尔——缓缓抬起头。他的眼神像手术刀般锋利,从阿道夫磨破的衣领扫到沾着颜料污渍的裤脚。
“1909年入学的?”中校翻开一份档案,“我记得那时候建筑业很景气啊你们学校好像在1907年赶时髦开了建筑系?”
汉斯校长苦笑着摇头:“当时帝国很需要建筑师,没想到现在他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其实这孩子本来想学美术,但招生委员会觉得他更适合建筑”
中校哼了一声:“我听说,你们那两年把美术落榜生都塞进建筑系了!”
阿道夫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他永远记得1907年那个阴冷的十月下午,当他颤抖着打开维也纳美术学院的拒信时,招生主任的评语像刀子般刻在心上:“人物素描僵硬,缺乏艺术天赋。”后来在招生办的“建议”下,他转投当时非常景气的建筑系,甚至为此专门回林茨补修了高中文凭。
汉斯校长又叹了口气:“没想到建筑业的萧条来的那么快!”
“所以,”中校突然提高音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帝国急需人才的时候,就只能躲在学校的廉价宿舍里无所事事?”
阿道夫的拳头猛地攥紧。他想辩解自己每天步行十几公里挨家挨户求职,想说自己甚至去建筑工地扛过水泥——但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不过.”中校突然话锋一转,“德意志现在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总参谋部工程局正在招募预备军官,三个月培训后授予少尉军衔。”
阿道夫的眼睛亮了起来。军官!制服!为祖国服务!
“你愿意为德意志奋斗吗?”中校的声音突然变得激昂。
“愿意!”阿道夫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震得窗玻璃嗡嗡作响。
汉斯校长笑着补充:“施蒂尔普纳格尔中校负责为陆军招募工兵军官。阿道夫,你明天就可以去慕尼黑报到!”
当阿道夫高举右臂喊出“皇帝万岁”时,没人注意到中校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档案里“性格偏执”、“易怒倾向”的评语,恰恰是总参谋部最看重的“坚定品质”。
同一时刻,基尔港的清晨被蒸汽轮机的轰鸣声撕裂。
威廉二世站在海军码头特设的观礼台上,海风掠过他身上笔挺的军服。在他身后,提尔皮茨海军元帅正用望远镜观察着正在出港的舰队。
“五艘‘俾斯麦’,五艘‘毛奇’……”皇帝轻声念叨着,手指有节奏地敲打镀金栏杆,“足够把皇家海军送进海底了。”
提尔皮茨的镜片反射着冰冷的光:“陛下,根据法罗群岛海战的教训,我们可能需要建造更大吨位的航母。”
“更大的航母?”威廉二世嗤笑一声,“我看那些标排9990吨的‘玛利亚·特蕾莎’级就足够了,那上面搭载的单翼战斗机可以为战列舰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况且,我们还有真正的杀手锏——”他指向远处机场上一排排银灰色的飞机,“是我们的‘容克14’比英国人的‘大西洋哨兵’可厉害多了!”
机场上,地勤人员正在为“容克14”双发中型轰炸机挂载500公斤穿甲弹。这种作战半径达500公里的双发轰炸机,在去年北海演习中曾精准命中移动靶舰。
“英国人以为靠航母就能主宰海洋,”皇帝冷笑道,“但他们忘了,决定航母战斗力的是飞机!”
提尔皮茨欲言又止。他想起情报部门截获的英国海军部备忘录——对方正在疯狂建造比“光辉”级更强大的“暴怒”级舰队航母。
但此刻,他只是沉默地注视着“毛奇”号战列舰410毫米主炮缓缓转动时泛起的寒光。
北海的狂风撕扯着“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舰旗,公海舰队司令莱茵哈特·舍尔上将站在露天舰桥上,咸腥的海水混着细雨砸在他的防水大衣上。他手中紧握的望远镜扫过灰黑色的海平线,像一头饥饿的猛兽在搜索猎物。
“司令,气象报告确认了——未来六小时能见度不足五海里。”参谋长冯·特罗塔少将递上电文,袖口被浪沫浸透,“这种天气,英国人的侦察机恐怕也成了瞎子。”
舍尔笑道:“正适合我们狩猎。”
话音未落,舰桥内的传声筒突然响起急促的铃声。通讯官霍夫曼中尉快步上前:“报告!‘海因克尔He.5’水上飞机发来电报!”
返回的舍尔一把抓过电报纸,目光扫过上面的潦草字迹:“英吉利海峡入口发现敌主力舰队。至少四艘‘胡德’级战列舰,两艘轻型航母护航,航向正东。”
舰桥内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4条“胡德”外加2条轻型航母——这可是理想的猎物啊!
舍尔麾下现在可有“5个俾斯麦”外加“5个毛奇”,打“4个胡德”还不是必胜?
而且德意志帝国海军还有别的杀手锏!
“法罗群岛的剧本该换人演了。”舍尔突然一拳砸在海图桌的英吉利海峡标记上,“命令威廉港机场——所有‘容克14’立即挂载穿甲弹起飞!目标:英国战列舰编队!”
四十分钟后,德国赫尔戈兰岛野战机场被引擎的嘶吼吞没。地勤人员推着挂弹车在泥泞中狂奔,机腹下500公斤穿甲弹的尖锥在阴云下泛着蓝光。
“都知道法罗群岛海战吗,刚刚打完!”飞行联队长汉斯·鲁德尔对着无线电咆哮,“英国人用‘大西洋哨兵’轰炸机击沉了2艘‘进取’级——今天轮到我们德意志的‘钢铁秃鹫’开荤了!”
跑道上,三十架“容克14”双发轰炸机依次升空。这种载弹量一吨、作战半径500公里的空中死神,此刻组成了楔形编队扑向西方,机群掠过公海舰队上空时,水兵们的欢呼声甚至压过了浪涛。
“俾斯麦”号的电信室内,发报键正以最高频率敲击着加密命令:“鹰群出击。坐标北纬51°12',西经1°47'。”
舍尔的命令刚发出,电信官霍夫曼中尉突然撞开舰桥门:“司令!我们截获一段不明短波信号——重复发送‘多佛尔白崖有雨’!”
冯·特罗塔脸色骤变:“是英国肖特S.184水上飞机的侦察暗语!那帮苍蝇肯定藏在云层里!”
仿佛印证他的判断,右舷防空炮猛地开火。一架双浮筒水上机从积雨云中钻出,机翼下的圆环红星在弹幕中忽隐忽现。
“击落它!”舍尔厉喝。但88毫米高炮弹幕追不上灵巧的肖特飞机,它一个俯冲扎进雾墙,只在无线电里留下刺耳的杂音。
“英国佬知道轰炸机航路了。”冯·特罗塔盯着消失的敌机,喉结滚动,“要取消空袭吗?”
舍尔转身望向英吉利海峡方向,瞳孔里燃着冰焰:“让鹰群继续冲锋。我相信容克14的实力,它世界上最好的轰炸机!”
基尔港海军指挥中心,威廉二世用镶银手杖戳着北海沙盘:“提尔皮茨!告诉我,舍尔的胜算有几成?”
海军元帅沉默片刻:“如果‘容克14’能击伤那几胡德级.十成!”
皇帝突然大笑,手杖重重敲在代表英国舰队的红色木块上:“好!只要能打沉几条‘胡德’级,北海的海权就将属于德意志!”
提尔皮茨望向墙上的欧洲地图——目光落在了敦刻尔克和加莱——那里有红色法国的机场,那里有红色法国的“闪电”鱼雷轰炸机这型鱼雷轰炸机的性能可不亚于容克14!
另外,英国人在英格兰南部的机场上一定也布署了“大西洋哨兵”型轰炸机!
这场决定北海制海权的海上决战,难道真的要由岸基双发轰炸机来定胜负?如果飞机真那么厉害,那德意志帝国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投资那么多建造了上百万吨级的战列舰(包括德国卫星国)的意义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