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拍摄的事情还是能考虑一下的嘛。”峨影厂的领导拍着米家山的肩膀,“真有信心拍好?”

  “.”

  这忽然来到的热情还让米家山颇有些不适应,但听到领导都这么问了,赶忙点头:

  “能!我有信心!”

  “嗯,拍摄毕竟是个大事情,这样吧,你先去写个剧本拿上来看看,这个我也看过,叙事太碎片化了,文学和电影之间还是有距离的,怎么掌握这个碎片化的叙事,这个很重要,也很考验导演的功力。”峨影厂的现任厂长李康生讲述说。

  李康生自己本人就是编剧出身,他是科班毕业,历任峨眉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策划了多部电影,如今和米家山差不多年纪,却已经接任厂长职务,在电影剧本上颇有自己的一番造诣。

  “嗯,这个剧本,你务必重视,如果剧本能过关,那么你放心,这个项目一定是厂里接下来的重点项目,厂里一定会给予电影大力支持,全力帮助你这部电影的拍摄。”

  “感谢厂长,感谢各位领导!”

  拿到江弦的许可以后,厂里又终于松了口,如此顺利的进展让米家山欣喜若狂,他终于能够拍摄一部自己真正发自内心想拍摄的电影。

  随后,米家山第一时间给远在京城的江弦去了一通电话,将剧本的事情告知给他,然后试探性的问他对剧本有什么想法。

  “剧本?”

  江弦想了想,“你自己看着来吧?”

  “嗯?”

  米家山懵了。

  什么叫我自己看着来呢?

  “江弦同志,我、我没太听懂”

  “嗯,老米,我最近有点事情,很忙,之前也和你聊过,感觉你对我这部确实理解很深,提出的观点,也和我的创作思路基本吻合,既然交给你了,剧本这一块儿要不就你自己来把关,我就不多过问了。”

  “.”

  米家山听懂江弦的意思了。

  好家伙。

  这是把剧本完全交给他了,完全要当甩手掌柜。

  当然了,对此米家山也不好多说什么,总不能因为要拍人家的,就逼着人家给你写剧本,这是毫无道理的。

  而且交出去以后,不参与电影改编的作者比比皆是,只是江弦居然对自己信任如此之高,这让米家山颇具不可思议。

  但是究竟应该怎么改这部呢?

  怎么把这部改拍的非常出彩呢?

  米家山从没有过改编的经验,所以一时间陷入思考,但很快他就想通了这个问题。

  《顽主》这么好的。

  你改他干什么?

  江弦怎么写的那他就怎么拍不就得了。

  《顽主》这么有名气的,内容已经深入读者们的内心,在这个基础上,改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引起读者们的不满意,也有可能毁了这部的精神内核。

  那就干脆不改。

  就照着江弦创作的思路,把剧本写出来,和原本的剧情原原本本的重迭。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米家山觉得自己这个方案非常可行。

  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惊才艳艳,能把江弦这部已经写的很好的改出花来。

  它都已经够好了,还改它干什么?

  按照这个思路,米家山很快投入到剧本的创作之中,与此同时,央视的黄金时段,上映了一部新电视剧。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看啥呢?”循着这有种奇异吸力的歌声,刚吃过饭正在院子里光着膀子洗上身的王建军,往老孙家的门边儿凑近了些。

  只见门内,老孙和他媳妇,还有几个邻居,正围着老孙家那台14寸牡丹牌彩电,彩电屏幕上赫然写着紫色的几个大字:

  《编辑部的故事》

  “这啥啊?什么电视剧?”王建军一手攥着毛巾,在自己身上来回搓擦。

  电视里,电视剧的片头曲还在继续播放着: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

  “哎呦。”

  王建军听着这歌声,上半身都酥麻了,灵魂也在跟着歌声微微的颤栗着,真有几分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

  “这什么歌啊?”

  “不知道啊。”

  “这歌儿还能这么唱的?以前从来没听人这么唱过啊。”

  毛阿敏的唱法,在后世可能显得过时,但是在现在,那真是华语乐坛从未听到过的声音。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毛阿敏最早是在88年的春晚上给全国人民奉上了四年这首《思念》,踩着10厘米的高跟鞋完成了对华语乐坛的降维打击,直接成就春晚封神现场。

  另外呢,毛阿敏最早也演唱过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就是当年收视率高达98%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嗯,一部让张凯丽吃了一辈子老本儿的电视剧。

  听说当时拍摄的时候,摄影棚又冷又潮,张凯丽每天拍戏都得站着,整整十个月,每次导演关机后,累得她都大喊大叫,跟荧屏上无怨无悔的劲儿完全不同。

  毛阿敏唱了主题曲《渴望》,一首歌堪称90年代现象级核弹,用这首歌完成了对全国观众的“无差别情感轰炸”。

  据说这么一部主题曲让磁带厂连夜加班,盗版商靠这首歌买了三套房。

  总之,《思念》这么一首片头曲当真碾压级的声波攻击。

  即便对这部《编辑部的故事》不明所以,此刻,一屋子的人也都被这首歌紧紧吸引住了耳朵和目光。

  “哎哎哎,这不、这不王一生么?”很快有人指着出现在屏幕上的葛尤照片说道。

  葛尤这些年代表作不多,最深入人心的还是当年的一部《棋王》,又傻又愣的王一生形象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片头曲不跟后世似得整一大段,一分半钟就马上播完。

  然后蹦出第一集的片名:

  《谁主沉浮》(上)

  编剧:“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王硕、冯晓刚。

  还没反应过来“海马”“王硕”、“冯晓刚”这都是怎么回事儿呢,剧情开始了,一上来直接就是冯晓刚写的戈玲和余德利俩人那一段儿:

  “你比她了解我。”

  “余德利,你知道你这姓放在古代叫什么吗?”

  “余当我讲。”

  “是啊。”

  戈玲比划着,“搁在一块堆儿就是‘我得利’,你爸爸真没给你起错名儿。”

  “哈哈哈哈。”

  屋里瞬间爆发出哄堂大笑,夹杂着蒲扇拍打大腿的“啪啪”声和老赵媳妇“哎哟喂”的夸张感叹。

  清亮、带着京腔儿特有的脆生和调侃劲儿的声音,穿透夏日溽热的嘈杂,逗得一屋子人都忍不住的乐。

  王建军也被这声音牢牢的吸引住。

  这声音.透着一股子他熟悉的、属于胡同里那些嘴皮子利索、能把死人说活的“侃爷”的劲儿,但又更利落、更鲜活,带着一种看透世情又不较真的洒脱。

  一种十分新颖的乐趣吸引着王建军。

  他此前还从没有看过这样滋味儿的电视剧。

  又可乐,又在形式内容上很不同。

  王建军很快看了进去。

  这电视剧内容讲的也不复杂,前面儿就是一直在铺垫,《人间指南》这部杂志不受读者待见,也不受投稿的作者们待见,杂志面临困境。

  这时候呢,两个年轻编辑就经受不住考验了,动摇起了信念。

  李冬宝跑去人才交流中心,请人家给介绍工作,然后介绍起自己的情况。

  对方听过以后傻眼,“怎么,你也是《人间指南》的?”

  葛尤饰演的李冬宝依旧是四平八稳中带着一点儿狡黠的语气,“对,《人间指南》的编辑,多年来拳打脚踢,摄影,编辑,采访,眉毛胡子一把抓。”

  介绍了下自己情况,李冬宝又揉着大腿打听,“呃刚才听您这话,好像我们那儿还有谁来过?”

  “刚走的一位女同志啊。”对方回话,“也是你们《人间指南》的编辑,她也说自己呀,是能写会画,采编合一,看来你们那儿人才是真不少啊。”

  “那是、那是。”

  李冬宝面带微笑,“我们那儿人才济济.呃,她来这儿也是为这事?”

  “到我们这儿来啊,都是为这个事。”

  对方点点头,“哎,说说您吧,您打算找一个什么单位啊?”

  “跟她一个单位就行。”李冬宝马上回答,“地方我不挑。”

  “嘿,建军!傻站着喂蚊子呢?”

  老赵眼尖,瞥见了窗外光着膀子的身影,操着大嗓门招呼,“快进来!进来看!这剧绝了,真他妈逗!比听相声还过瘾!”

  “呵呵。”

  王建军笑着摆摆手,“不了不了,赵哥!小娟这两天不舒坦,蔫着呢,我得赶紧回去给她弄点吃的。”

  嘴上推脱着,眼神却像被磁石吸住一样,粘在电视屏幕上那个活灵活现的李冬宝身上。

  那里面的世界,那些人说的话,做的事,离他灰扑扑的日常那么远,却又像一把钥匙,不经意间捅开了他心口某个锈死的锁眼。

  王建军今年三十多岁,是一名国营厂工人,妻子刚病逝,只剩他一个人独自拉扯女儿。

  妻子的逝世,也仿佛带走了这个男人的魂儿,从那天起,这老爷们的脸上就没再出现过什么笑容。

  “瞅两眼么!这戈玲和李冬宝斗嘴,乐死人了!”老赵媳妇笑着帮腔,手里的蒲扇摇得十分起劲。

  都是街坊邻里,也都知道老王家的那点儿事儿,王建军整日的闷闷不乐,大家伙都看在眼里,如今看着《编辑部的故事》这么逗乐的电视剧,自然想拉着王建军一块儿看看,放松放松心情。

  王建军最终还是没进去。

  那屋里的凉气和笑声就仿佛另一个世界的奢侈品。

  推开自家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汗味和隔夜饭菜的闷热气息扑面而来。

  小娟穿着小背心短裤,蔫蔫地趴在凉席上,小脸有些发白,没什么精神。

  吊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转着,搅动的热风聊胜于无。

  “娟儿,睡醒了?有胃口了没?给你弄点西红柿面片汤?”王建军凑过去摸了摸女儿的额头,还好,不烫,就是没精神。

  “嗯。”小娟懒懒地应了一声,眼皮都没抬。

  王建军在狭窄的厨房里忙活起来。

  灶火一起,狭小的空间更像蒸笼。

  汗水很快又从他身上掉落下来。

  他切着蔫软的西红柿,脑子里却像开了锅,翻腾着刚才电视里的东西,以及李冬宝那张生动的脸。

  还有那句“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话糙,可理儿.真他妈对!他无声地咧了咧嘴,手里的刀停顿了一下。

  面片在滚水里翻腾,王建军机械地搅动着。

  小娟不知何时蹭到了厨房门口,小手扒着门框,小声问:“爸,你笑啥呢?”

  王建军搅动的手猛地一顿,滚烫的蒸汽扑在他脸上,混着汗水往下淌。

  笑了?

  他有多久没在女儿面前真正轻松地笑过了?

  自从娟子妈去年冬天一场急病撒手人寰,生活的担子像这夏日的闷热,沉沉地压着他,把他身体里的水分和鲜活劲儿都蒸干了。

  他只剩下一个空壳,上班、下班、照顾女儿,像一台上了锈的机器。

  笑?那感觉陌生得像是上辈子的事。

  他背对着女儿,声音有点发干:“没没啥,天儿热,汗迷眼了。”

  汤煮好了,清汤寡水的几片面片,漂着几块煮烂的西红柿。小娟勉强吃了几口,又趴回凉席上。暑热和身体的倦怠让她很快昏昏睡去。

  王建军则有些意难平,又鬼使神差溜达到老孙家的门口,刚想往里探看一眼,就听着一阵音乐响起,且由童声演唱:

  “啊~啊~啊~”

  “啊~啊~啊~”

  “接受我的关怀。”

  “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持。”

  “走进我的视野。”

  “从此不再陌生。”

  “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告诉你一个发现。”

  “你和我都会感动。”

  “世界很小。”

  “是个家庭。”

  “.”

  多好的一首歌,多好的歌词。

  王建军听的心中一暖,往门儿里一看,正是《编辑部的故事》片尾曲。

  “这电视剧,有点东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久久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久久小说网